今年七月底,
在看完萬和宮附近的大建設之後,
沿著南屯溪河畔的自行車道,
走往楓樹里。

很多年前為了追溯南屯溪,
就走過這一段路,
當年兩岸的楓香樹,
到現在還記憶深刻。

不過,
今年卻看到不一樣的景觀。


環中路以北:

現場:


照片大概太小,
應該看不清楚,
下面放大給各位看。


照片中黃色的藤蔓,
約有未煮過的義大利麵條這麼粗,
目前散佈在河岸邊的綠帶上,
看起來應該是日本菟絲子。

另一處:


數量很多,
到處都有。

這一類疑似日本菟絲子的植物,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
例如豐原樂天街、富台街防空洞等等。


環中路以南:

在楓樹里的部分,
有另一種菟絲子。


這一種比較細,
只有未煮過的米粉的粗細。



這一種散佈範圍更廣,
例如:12期重劃區環保節能公園預定地、中清交流道、金源吉古厝附近、劉厝溪取水口、東大溪河床、龍圳溝河床、文心南路與建國南路口荒廢空地………

上面這些是我還記得的,
後來見到太多,
就沒再紀錄下來。


經過半年多各地的觀察,
菟絲子(2種)與小花蔓澤蘭早已經完全失控,
應該不是幾百萬,幾千萬的經費就能解決的。

未來如何學習適應與這些物種共存,
就像菜園的菜蟲、溪裡的吳郭魚,
可能已經無法避免。
能「共存」但無法「共榮」,
就像慢性病,
治不好也不會死。

至於這種結果是誰的責任?
當然是神經反應遲鈍的「大恐龍」要負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