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與東勢仔又渡過了一年。
雖然理論上去年年初就會被拆光光,
但因為數次都市更新招商都沒成功,
體二用地(西側水源地與東側東勢仔舊聚落)暫時又渡過了一年。
由於都市更新招商沒有成功,
台體在水源地的大建校計畫無法進行,
完整的東勢仔舊庄也未被都市更新鏟平。
一年,
對於水源地公園七十多年,
與東勢仔聚落二百年,
只是短短一瞬間,
但對需要喚醒記憶的市民…………………
水源地原本範圍相當廣大,
北側在日治時期成為神社用地,
經過多年演變,
現在分屬雙十國中、孔廟、忠烈祠、救國團、變電新村(已拆除)。
中段在日治時期成為體育場,
並一直沿續到現在。
南段在日治時期是大片公園綠地,
另外還有游泳池、野球場、放送局、集水井、上水塔、湧泉閣(已倒掉)等散佈期間。
戰後因為各方單位佔用,
形成現在水公司、台體、市府、佔用戶各方割據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
水源地公園算是住進加護病房。
水源街位於水源地的區域,
是當地的主要道路之一。
在進入水源街前,
路口有石碑一座。
上面是寫「台中市東區力行社區」。
水源街北邊入口:
雖然稱作「街」,
但實際上只是一條巷道。
進到水源街,
兩側都是雜亂的房舍。
房舍幾乎都被另行加蓋,
有些像是眷村………不過這裡不是眷村。
雖然一開始跟眷村類似,
政府允許自行搭屋居住,
不過命運卻跟眷村不同。
眷村拆遷後,
因為政府編列「五千億」的特別預算,
拆遷後每戶就有幾百萬的免錢眷改國宅可以住。
但在這裡,
卻是「佔用戶」,
政府要拆就要遷走,
這大概跟當年「不夠力」住不進「正牌」的眷村有些關聯。
由於原始居民只有暫時的使用權,
加上沒有一般眷村的管制,
經過多年演變,
佔用違建越蓋越多,
權利關係也愈加複雜,
目前變成社會底層人士的聚集地。
接下來水源街往西轉,
朝棒球場方向。
旁邊的圍牆內,
有水源地文化館。
這棟原先是水公司的水質檢驗所,
後來經過當地人士不少努力,
變更為水源地文化館。
不過目前文化館似乎已經停擺,
已經變更為樂英社區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
過了水源地文化館之後,
由於前方是棒球場,
所以水源路轉彎往南。
當年政府的爛帳,
市府想利用都市更新來解決。
至於住在這裡的居民,
未來會如何,
這沒有人知道。
水源街南側入口,
位於精武路路旁。
由於市府與教育部協議,
將水源地的市有地交換文心森林公園的學產地
因此也啟動了台體「大擴充、大成長、大建校」的電鈕。
看看國中體育老師甄試的慘況,
就知道台體「大擴充、大成長、大建校」的成長迷思有多可怕。
雖然台體已經在這裡創校四十多年,
但對於水源地上的老樹與老建物,
沒有絲毫情感,
對於剷平一切的「校園整體先期規劃報告」,
竟然是「一致贊成」。
對於學校的教授、學者,
的確不能期待太多,
看看公視新董事(多為大學院長、主任、教授、副教授人士)的作為就知道。
惡耗不斷,
果真是台中市的土產,
真是HERETIC活動的好地方。
阿公當年搬來台中,
真是來對了地方。
- Jan 20 Wed 2010 00:01
水源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