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國中與黎明國小位於黎明新村旁,
兩所學校只隔一座牆。
最近路過,
就見到了兩所學校不同的狀況……


黎明國小大門:


校門有經過美化。

近看:


去年全中運時,
市府舉辦「校園新視界」校園美化活動,
黎明國小大門壘話就是這次活動的產物。

娃娃裝飾:


近看:


至於經費來源,
根據牆上的介紹版,
是由學生家長所捐贈的。

另一側:



市府「校園新視界」這個活動,
很多學校都有參與,
例如:光復國小、崇德國中、泰安國小、南屯國小、建功國小等等。
活動看起來相當正面,
不過也透露出很多中小學隱藏的問題。


再看看隔壁的黎明國中。

黎明國中圍牆:




做法很簡單,
就是叫學生在牆上畫一畫,
與黎明國小的做法差異很大。


兩者相比,
黎明國小在構思、施作、成品、經費上大幅領先,
黎明國中看起來比較像是在應付市府的這項活動。

這代表了什麼?

我並不認為這代表學校辦學的優劣,
倒是跟現今學校的運作關係密切。


在國內,
一所學校的辦學績效,
一位校長的辦學成果,
外界衡量的指標多在一些活動、工程、宣傳,甚至是噱頭上。
但這些的關鍵,
都在於經費的多寡。

國內的中小學,
經費都很不足,
通常為了水電費就很頭大,
要進行一些額外活動、造景、噱頭、宣傳等等,
通常都是向家長會要錢。
因此,
外界對校長辦學的優劣,
就跟募款能力密切相關。

校長政治力強->募款能力強->活動、造景、噱頭、宣傳多->曝光多->外界眼光中績效高->校長聲望高->校長晉升熱門學校機會高

反過來,
學校辦學的情況,
深受家長會的影響。



坦白講,
學校教師與校長跟當地社區關係很小,
有如兩個世界。
當然在向家長會募款時,
才會走近一點。

至於這是助力還是阻力,
恐怕只有學校的學生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