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治時期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華美西街二段舊名水汴頭的地方有分出一條往西的圳溝,
住何厝的人多稱呼這條溝為販仔厝溪。


販仔厝溪的上游是四張犁分線。
當年分出來之後,
大約沿著文心路三段向西流,
在寧夏路與文心路三段路口附近,
轉往南流到何厝,
成為南屯溪的源頭之一,
不過這一段因為市地重劃整個都消失了。

華美西街二段:


道路為華美西街二段,
右邊的分叉為中清路43巷,
當年的「水汴頭」大約就在附近。
不過景觀已經改變,
已經看不到,
而四張犁分線就埋在華美西街二段路底下。

中清路43巷:


我是很懷疑中清路43巷就是當年的販仔厝溪,
不過沒有證據,
真不知該問誰。



雖然往何厝的販仔厝溪已經看不到,
但另外還有繼續往西的另一段。
這一段目前還看的到,
所以接下來就介紹這條暫稱「下碑橋溝」的圳溝。

甘肅路二段上游方向:


停車的地方就是以前的圳溝位置,
但目前只有一條小型的地下排水溝。
根據附近民眾的說法,
三十年前還看的到。
當年的規模並不大,
只是小型灌溉溝。


長安路一段47巷底:


圳溝由右而左橫越,
就在鐵皮棚架後方。

長安路一段47巷底(上游方向):


長安路一段47巷底(下游方向):


由於圳溝並不大,
似乎已經被縮減過。


美滿街下游方向:


這地點在葳格中小學旁邊。

近看:


現狀是都市狹縫中的小水溝,
根本沒人會注意。


大河一巷一弄路旁:


這一段沿著大河一巷一弄往西,
直到大河一巷旁的下碑福德祠,
是最明顯的一段。

下碑福德祠(上游方向):


水質相當惡劣,
實在不會讓人相信以前是灌溉水圳。


下碑橋(大河一巷):


下碑福德祠在右邊紅色鐵棚裡面,
沿巷道往前走可以到下石碑聚落。

下碑橋(大河一巷)下游方向:


已經加蓋看不到,
不過在往前沒多遠處,
會匯入已經消失的石碑分線舊圳溝。


市區的廢棄水圳相當多,
不過多數連個稱呼都沒有,
也許這就是市民記憶薄弱的原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