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水圳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探查過,
不過卻是少數拖到最後才介紹。
拖延的原因,
只要有兩方面:
首先「十四張」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大雅區與西屯區找無這個地名。
另外,
主要的原因在於,
什麼是「十四張圳」?

農田水利會方面:
根據「1965年 豐榮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
「十四張分線」發源於南門支線,
地點在花眉土地公廟附近。
再根據「經濟部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整合供應倉儲系統」
目前改名稱為「南門支線第六分線」。

水利署方面:
根據一本港尾溪流域的水利規劃報告,
有另一條被水利署稱為「十四張圳支線」的區域排水,
發源於東門支線,
地點在上楓樹腳大眾爺廟旁邊。
「十四張圳支線」這條區域排水,
若是根據「經濟部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整合供應倉儲系統」
是稱作「東門支線第四分線(有應)」,
再根據「1965年 豐榮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
很像是「有應公分線」的後半段(前半段根本就是東門支線)。

本來是各走各的,
問題不大。
但是上述這兩條不同的溝渠,
最後會在大楓村福德祠旁邊會流,
變成同一條,
直到匯入港尾溪為止。

既然相關單位各自為政,
我也只好通通都稱作「十四張圳」,
目前將以下列三篇來介紹:
十四張圳(一):下游段
十四張圳(二):東門支線第四分線(有應)
十四張圳(三):南門支線第六分線



十四張圳(一):下游段

與港尾溪會流處:


隔壁的橋樑是廣福路,
由右而左的是港尾溪,
箱涵出口則是十四張圳。

四周都看不到十四張圳的上游,
這是因為整治之後被埋在廣福路路底下。
十四張圳經過廣福路的地下箱涵之後,
轉往東由環中路二段路旁出現。

環中路二段上游方向:


這張是五年前的照片,
現在不知變成什麼樣子。

江厝橋上游方向:


這地點在環中路與港尾溪之間的狹長地帶之間。

再沒多遠,
就沒入環中路二段的地下箱涵中。
這一段地下箱涵大約半公里,
應該是環中路興建時被拉直的河道。


過了泰安國小與中科東向道路,
十四張圳在環中路二段北側出現,
改向東北方前進。


中清路上游方向:


這是穿過國道一號的箱涵出口,
地點就在中清路穿過高速公路的涵洞旁邊。

上游方向:


前方是大雅交流道的閘道,
再往北邊,
就是大雅區四塊厝的區域。


龍善橋上游方向:


照片左上方的橙色建物,
是當地的龍善寺,
創立八十多年。

龍善二街上游方向:


仁和橋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


這是在神林南路旁觀看。
這地點,
大多數的地圖都畫成十四張圳與四塊厝分線十字交叉。
不過事實上,
十四張圳成九十度大轉彎,
與四塊厝分線沒有相連。

雅潭路上游方向:


大楓村福德祠:


照片中,
右上方匯入的是東門支線第四分線(有應)(水利署稱:十四張圳支線),
右下方匯入的是南門支線第六分線(舊稱:十四張分線),
兩溝會流後往照片左下方南流。
會流後往南流的圳溝,
水利會仍稱為南門支線第六分線(舊稱:十四張分線),
水利署則稱為十四張圳支線。

這兩條更上游的圳溝,
將分別繼續介紹。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