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瓦磘腳分線的資料可以說是沒有,
只有在「1965年 豐榮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中有畫出來。

當年這條圳相當長,
下游段很明顯是指現在搭連溝的後半段
目前,
瓦磘腳分線大幅縮減,
只在社口、上楓樹腳繞個半圈。


分水處:


左邊為東門支線,
右邊分出來的是瓦磘腳分線,
地點在石神祠旁,
不遠處就是社口萬興宮。

取水口附近有「瓦磘腳」的地名,
應該是這條圳當年命名的原因。
根據「中研院地名檢索系統」
「瓦磘腳」地名意義:「萬興宮建於雍正11年(1732),潘敦仔返台時特別至湄洲天后宮恭請天上聖母神靈,奉祀於瓦磘腳,因建廟需要瓦、磚料件等,特建磘燒瓦,故稱瓦磘腳。」

上游方向:


這位於民生路東側的巷弄內,
圳溝上堆滿違建雜物。

上游方向:


地點在民生路38巷內。
除了地上的鐵板,
已經看不到水圳的樣子。

潭雅神自行車道上游方向:


右邊是瓦磘腳分線,
左邊是三分溝分線。
這是五年前的照片,
目前有竹林、雜草,
什麼都看不到。


潭雅神自行車道下游方向:


後半段脫離住宅密集區,
呈現圳溝的樣貌。

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


水質看起來不是很好,
應該是上游灌排並未分清楚。

下游方向:


地點在鳳鳴路旁,
左邊的水門將灌溉水全部攔截,
送往右邊的灌溉溝。

垃圾相當嚇人,
水質也很嚇人,
這就是國內水資源的現況。

民生路下游方向:


前面是墓地,
瓦磘腳分線在前方不遠處匯入東門支線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