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舊社公園位於北屯區北屯路與松竹路交岔口,
是一處大型的公園。
第一次聽到要在公園中興建滯洪池,
只覺得怪怪的,
因為公園中已經有帶狀水池。

舊社公園帶狀水池:


就已經有水池,
未來還要再挖,
真是讓人不解,
所以工程進行中多次前往觀察。


這項工程有兩部分,
一項是在南側挖掘滯洪池,
另一項是公園內其他區域的設施改善。


首先談公園內其他區域的設施改善。

施工現場:


很奇怪,
竟然在大規模整地。

另一邊:


原來在砍除地表的樹根。
這樣做有意義嗎?
這不是人行道,
而是大面積的開闊地,
這種情況下樹根仍會浮出地面,
這當然是植栽的正常現象。

被砍除的樹根:


這樣做不過是在傷害樹木,
增加樹木染病的機會。

至於整地後要做什麼?
竟然是要種草本植物!


樹下原本就不利草的生長,
這樣有意義嗎?




接下來談談生態滯洪池工程。

滯洪池:


這一段較窄。

另一邊:


這是主要蓄水的區域。
沒下什麼雨卻還有積水,
莫非是地下水?

排水口與入水口:


集水區收集的雨水,
經過埋設的管線,
由照片中央的入水口(圓形)排入滯洪池。
右邊則是排水口,
用來調節滯洪池的蓄水量,
將太多的水排入周邊的排水道(應該是柳川)。

排水口的位置設的相當低,
跟池底只差一點點。
才匯進來就又立刻送出去,
這樣怎有辦法蓄水滯洪?
也許,
這個滯洪池在設計上就不能蓄太多水。

滯洪池是不錯,
比較遺憾的是,
植栽的處理方式問題很大。


這些樹原本就在公園內,
因為開挖滯洪池被迫搬家,
現在竟然被移到在滯洪池的斜坡上。
這樣穩固嗎?
這些樹耐水淹嗎?
固定繩綁在岸邊的其他樹上,
這是想一次倒兩棵嗎?




然後來談談這項工程的效益。
根據都發局網站「舊社公園生態滯洪池規劃設計結案成果報告」第三頁。

減碳量                                                   實質成效 56.7公噸
綠美化面積                                           實質成效 3025平方公尺
提升綠覆率                                           實質成效 41.8%
增加公園綠地(或開放空間)面積   實質成效 2165平方公尺
增加濕地(或生態池)面積                     實質成效 1926平方公尺

有減碳嗎?
難道是種草?
我是看不出來。

明明舊社公園早就綠化了(不信可去看Googlemap未施工前的衛星圖) ,
這如何能再提升綠覆率?
還高達41.8%!

舊社公園有增加面積嗎?
增加的2165平方公尺的公園綠地(或開放空間)到底在哪裡?

我看這些前都發局長黃崇典時期的規劃案,
極需徹底檢驗。




最後來探討看看,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設置滯洪池?
為什麼是在舊社公園?

沒有內幕消息,
坦白講我是用猜的。

有一項「興建舊社公園地下停車場評估規劃及BOT可行性作業」,
是在2008年年中發包。
而舊社公園生態滯洪池規劃設計案是在2010年上半年發包,
工程案2011年年中發包,
兩者剛好一前一後。

我是猜,
某有力人士看好舊社公園前面就是未來的松竹車站,
有綠線捷運與捷運化鐵路交會,
所以想在舊社公園經營地下停車場,
但是,
評估案中對於在公園中興建地下停車場有疑慮。
因此,
傳說中的「某種環節」啟動,
舊社公園滯洪池的城鄉風貌工程被推了出來,
用來美化一下當地的排洪數據,
以利未來舊社公園地下停車場過關招商!

為什麼我會這麼猜,
因為滯洪池設在邊緣,
而不是公園中央最適宜的廣場、草坪上。


至於舊社公園地下停車場BOT案(或是OT案)會在何時招商啟動?
理論上這就不是HERETIC的業務範圍,
請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