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道」則是日治時期自來水事業的用語,
直到今天,
民間仍有「水道水」的稱呼。

大台中仍存在不少日治時期自來水事業的建物,
但因為資訊封閉,
外界很難知道水公司內部的情況,
到底還有什麼。
雖然部分被列為歷史建築,
但憾事仍是發生。


一、台中水道第一集水井

位於北區精武路266號,
興建於大正5年(1916),
與台中水道貯水塔同時興建,
是見證台中現代都市開端的建築物之一。



內部原有水井與抽水設備,
後來水井封閉,
成為水公司的辦公室。

不過

台中水道第一集水井已在2011年被台灣體大拆除,
僅存附屬建物,
詳見:水源地消失的建物

根據台中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
97年度第二次審議會議紀錄
(五)北區第一集水井及附屬建物-文化資產價值判定
決議:第一集水井之現有建物已修改且封井,另已保留第二集水井為代表,故審議後不登錄為歷史建築。

真就是關鍵的一擊,
「文化、經濟、國際城」的真面目!
市政府請來的專家與市府大官,
竟然有這種「代表」保留的思維!

公有的文化資產,
竟然不以其文資價值作判斷,
竟然上演「有就好」!
台中市政府請這樣的委員,
難道國內沒有人才了,
台中市政府的大官都是這種腦袋,
真是台中的悲哀。

台中水道第一集水井附屬建物:


這棟以前應該是氣灌室,
是第一集水井(含唧筒室)的一部份。
根據舊照片,
以前後方還有煙囪,
是提供抽水設備動力的場所。
當然多年前已經停用。
我還記得幾年前,
這棟建物是放神明祭拜的地方。



二、台中水道第二集水井附屬建物

第二集水井位於北區雙十路二段2之1號水公司內,
已經在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不過周邊的附屬建物並未列入,
但位於公告的地號區域內。

第二集水井:


第二集水井附屬建物(北):


第二集水井附屬建物(南):


今年8月1日,
文化局突然調整公告範圍,
限縮保存區域,
由整個186-10地號,
縮小成大約邊長37公尺的區域,
詳見:第二集水井現況地籍成果圖

附屬建物結構完整,
仍在當作辦公室使用中,
可當作第二集水井未來活化之用。
但是變更的結果,
並未完整劃入西側的附屬建物,
真不知文化局又在幹什麼交易。

這次申請第二集水井「附屬建物」登錄為歷史建築

結果回信說第二集水井已經列為歷史建築

申請A

結果回答說已經完成B

這種A/B功還真是出神入化

真是不可思議

我收信後趕緊回局長信箱,
過了一個月,
毫無下文。



三、水源地文化館

位於北區水源街25之1號

原為水質檢驗所

後來一度變成宿舍

荒廢後差點被拆除,
大約十年前,
當地里長爭取到經費整修,
改成水源地文化館,
後來由樂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進駐。



去年,
樂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搬離現場,
原因不明,
因此再度荒廢。
已經花大錢修好的建物不活化利用,
現在竟然閒置,
至於內情,
恐怕



四、大甲水道清水池與1951年興建配水池

大甲水道落成於於大正2年(1913),
位於大甲區水源路東陽新村1號,
目前仍存有當年的清水池一座。

大甲水道清水池:


門額為龜山平太題字「甘泉」。

另外
僅臨大甲水道清水池,
有一座1951年興建的配水池,
門額有前台灣省主席吳國禎題字「飲水思源」。



兩座配水池見證大甲區的自來水事業,
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由於彼此相連,
應共同列為歷史建築。



五、清水水道清水池

清水水道設置於1929年,
其中在埤仔口設置集水井,
並在山腰上設置清水池。
目前位於埤仔口的老建物已經不存,
僅存清水池。



清水水道清水池緊臨清水震災記念碑南側

目前仍在使用中







國內的教育界為何三天兩頭犯下文資殺手的惡名?
這理論上就不是HERETIC的業務範圍

請洽教育部長
蔣偉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