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工程最早在列在胡志強的34項重大建設中,
總經費約兩億多,
地點在外埔區水美里、三崁里。
這條道路相當詭異,
因為它是「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的聯外道路,
但這是什麼?
最早有一項「外埔鄉大甲溪畔生態空間」,
由營建署補助,
時間在2002~2004年,
總經費約九百多萬,
地點在中二高橋下,
根據NOWnews新聞:認養生態園區 水美村金仔坑成立社區發展協會
2010年那時被稱作「生態園區」。
「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這名稱首次出現在2012年6月的政府發包案,
案名為「外埔區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聯外道路(溪底路)拓寬工程測量及用地取得作業委託技術服務採購案」。
另外根據建設局網站對於「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聯外道路道路拓寬工程」的介紹,
介紹中有「大甲溪畔生態園區位於台中市外埔區水美里,園區內有大甲溪畔生態廊道、金仔坑、白鷺鷥洞、忘憂谷等著名景點」。
所以,
園區範圍也不只有國道三號高架橋下的「生態園區」,
也包含隔壁三崁里的忘憂谷一帶。
2013年,
胡志強在開完市政會議後前往視察,
詳見市政新聞:市政會議移師外埔 胡市長力推外埔觀光
根據這篇文章,
很明顯「愛的長廊」就是以前國道三號高架橋下的「生態園區」,
至於「金仔坑生態園區」,
並不是市府機關設置的官方園區,
是當地社團自己發起的。
所以很奇怪,
明明市長到了「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
不過卻沒有提到半句?
真詭異。
有問題,
因此最近實地前往探查。
這是二崁路,
剛過平交道,
前方通往省農會畜牧場,
地點在大甲區與外埔區交界。
這地點往右邊會看到一條小路,
就是這次要擴寬的「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聯外道路。
這是入口,
也是工程的起點,
看來原本只是小型農路。
這是第一階段的工程看板,
至於第二階段尚未發包。
因為問題很多,
延宕很久,
目前工程被分成兩部分來施作。
明明去年已經開工,
不過前面一大段都沒有動工,
至於原因,
不太清楚。
工地旁是虎眼大圳,
看來又上演加蓋變道路,
真是很扯。
沿途山壁有很多這種礫石地形,
相當不穩定,
未來道路的維護恐怕有很多問題。
工程很怪,
一下拉高,
一下降低,
難怪這麼貴。
前方是國道三號,
也是擴寬工程第一階段的終點。
這是「愛的長廊」,
也是「生態園區」,
有些地圖上還標示為「親水公園」。
這是路旁的看板,
上面是寫「大甲溪畔自然生態區」,
光名稱就有多種...
前方是金仔坑社區,
以後聯外道路會由前方通過。
當地是農業區。
以後道路會由右邊彎上來,
開始爬山。
這條上山的路很簡易,
路邊連排水溝都沒有。
原來是時速只能15公里的農路,
無法行駛大型車輛。
未來擴寬後,
就能....
嘿嘿嘿。
上了崁頂,
地不大,
到了前方竹林,
又要下坡。
由崁邊往前看,
遠方有一座土地公廟,
幾間古厝,
還有......水美工業區。
這路口是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聯外道路(溪底路)拓寬工程的終點。
竟然繞了一大圈,
又連回二崁路,
真是詭異。
水美工業區是一處工業用地,
有很多零星工廠,
看來就是擴寬這條農路的目的。
由於二崁路有經過保安林地,
很難擴寬,
為了讓大型車輛能順利通往水美工業區以及周邊違章工廠,
因此市府謊稱一個不存在的園區,
再花兩億多元替這個不存在的園區闢建聯外道路。
果然,
市政府都是在為有力者服務。
去年為了這件事,
前往市議會提交人民請願案,
要求盡速闢建「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
看看市府如何回應。
這是市府回函。
還敢講第二階段,
那計劃書在哪?
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
中二高橋下變成了大甲溪畔生態公園,
真是一個地點,
名稱多變,
真是萬用。
「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沒有規畫書、設計書,
只有一些零星的工程,
沒有常態維護經費,
沒有園區規範,
沒有法源,
也沒有園區管理單位,
真是一處口號園區。
這真是離譜的惡劣案例,
不過沒有議員質詢,
也沒有審計單位糾正,
更沒有民眾訐譙。
至於這場開路鬧劇還樣繼續進行多久?
理論上這就不是HERETIC的業務範圍,
請洽林佳龍市長、黃玉霖局長、○○○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