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探查浮圳時,

在神岡交流道的連絡道旁看到一條溝,

當時還特別前往調查。

後來這條溝不見了,

幾次路過在路旁看不到。

 

去年10月穿過浮圳下方的「圳堵庄暗渠」被水利局施工破壞,

才發覺原來以前看到的溝就是「圳堵庄暗渠」以及下游段的山溝。

所以,

大年初一前往仔細查看。

 

P1790168.JPG

這是浮圳,

由於墊高很多變成一個分水嶺,

以北為大甲溪流域,

以南為烏溪流域,

不過這條界線有個例外。

 

未命名.jpg

這是節錄自日治時期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來源為中研院人社中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上方東西向土壟就是浮圳,

兩條等高線(塗成紅色)標示的地勢一樣高,

因此地勢最高的區域在浮圳南側不遠處的道路一帶。

道路以北地勢往北方傾斜,

但是浮圳形成一道更高的障礙,

形成排水問題。

因此,

日治時期興建「圳堵庄暗渠」穿過浮圳下方,

引導水流匯入北方的山溝。

 

P1790175.JPG

這是在圳前路與神岡交流道聯絡道交叉口,

前方就是浮圳南邊少數的大甲溪流域集水區,

當地的溝渠最後匯集成照片中這條排水溝。

 

P1790177.JPG

這是神岡交流道聯絡道另一側,

排水溝在前方向右轉穿過土地公廟後方的浮圳土堤。

這處地下涵管在去年被水利局破壞

引起很多爭議。

地下涵管內題字為:

「葫蘆墩圳浮圳水汴,圳堵庄暗渠,大正八年一月竣工。」

由於這條溝沒有名稱,

暫時稱作「圳堵庄暗渠」。

 

04下游.JPG

浮圳路下游方向,

這是2006年「圳堵庄暗渠」穿過浮圳土堤之後的景觀。

 

P1790195.JPG

這張照片跟上一張同地點,

不過是在2016年拍攝。

原來是新蓋一條路,

接著還要穿過涵洞,

地貌變化很大。

 

P1790182.JPG

涵洞另一側。

 

01.JPG

2006年可以看到巨大的沉沙池。

 

P1790180.JPG

2016年同地點只看到一條路。

 

06下游.JPG

這是2006年沉沙池的情況,

有很多垃圾。

 

P1790200.JPG

這是2016年沉沙池的情況。

不同的是,

沉沙池被擠到新闢道路圳北橋的東側,

相同的是,

垃圾一樣多。

 

P1790209.JPG

下游方向,

這一段應該是舊有的山溝。

 

11崎溝橋上游.JPG

崎溝橋上游方向。

 

14上游.JPG

接下來是一處陡坡。

 

P1790243.JPG

這是在陡坡底往回看。

坡很陡,

水流很急。

 

P1790259.JPG

經過砂石廠之後,

匯入軟埤溪中。

 

經過十年,

當年巨大的沉沙池終於可以結案。

至於圳前里的淹水問題,

恐怕不是改善「圳堵庄暗渠」這麼簡單,

因為連烏溪流域的區域也大淹水,

看來整個排水系統都有問題。

沒有全面檢討處理,

應該還是會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