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告各種地質敏感區,
其中「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的公告沒什麼新聞,
不像「土壤液化潛勢區」被特別關注,
相關資料目前公布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公告區。
最近搜尋「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有不少地點值得探討,
下面的圖節錄自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網路地圖服務」。
這是豐原公老坪與石岡金星里,
也就是「東勢-豐原生活圈快速道路工程」預定開隧道的地點。
東側一大堆「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果然進二階環評才是正途。
不要像無腦團體竟然在「守護開發」,
市政顧問還按讚,
眞是笑死人。
市長姓胡團隊在太平頭汴坑蓋了一座「百蝠橋」,
完工後走過吊橋卻沒有東西可看,
這種觀光法真是笑死人。
後來加碼說要興建步道,
但是南邊番寮溪旁是「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北邊往東汴隧道的舊路也是「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市長一條龍團隊眞的要延續市長姓胡團隊的哲學?
舉債也要搞觀光「工程」?
水尾山南側邊坡有一堆「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有些就在「大甲溪畔生態教育園區聯外道路(溪底路)拓寬工程」的工地旁邊。
現場就看得到土石滑動,
眞是勇敢的台中人。
鐵砧山大崩壁果然也入選。
用預算對抗自然現象,
只有失敗一種結果。
大肚山頭端也一堆「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眞不知那些「有力者」的違章工廠哪天會變成大怒神。
河邊是劉屋聚落,
整個都在「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的威脅範圍內,
眞不知危險程度有多高。
另一邊,
玉山高中整個都在「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眞不知為什麼都沒有消息。
高度危險需要「即時監測」、「預防性撤離」,
甚至要「遷村」、「遷校」。
中度危險需要「定期監測」,
掌握危險程度的變化。
低度危險則是需要教導民眾防災觀念,
做好「通報系統」,
即早化解危機。
都在為錢途打拼,
難道不該有所作為?
這眞是一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