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水源地東側一帶缺乏規劃,
二次戰後由於各種因素,
形成雜亂社區。
本來自辦都市更新,
不過一直沒有共識。
最近各種勢力串聯大力運作後,
市政府將以"公辦"方式進行"台中市體二用地都市更新地區都市更新案"。
都市更新...簡單來說..
開發商用"政府"的超低利貸款投資開發,
然後取得大批高價土地與包攬大批公共設施工程,
更新重劃後..已經布好局的有力人士取得大批高地價土地。
原住戶房子拆了,
取得新土地自建房舍需要錢,
土地增值稅會是更大的惡夢,
黑道上門又是另一個問題,
總之鐵四角(就是宀、言、貝、灬)大獲全勝。
弱勢掃地出門.....
總之要有點實力,
參加都市更新才會獲利,
切記!切記!
有三座古厝位於體二都市更新區域,
未來大概是拆定了,
古厝在市政府眼中只是垃圾,
可以參考環中路消滅劉厝庄的往例。
這裡的圖片可能是古厝最後紀錄,
不過畢竟是私人住宅,
只能拍到一些外觀,
未能入內探索。
所以只有簡單的照片....
簡易地圖如下...
"梅鏡堂"古厝年久失修,
修的又不是很理想。
不過大門製作相當精細,
值得一看。
林宅"勝昌堂"古厝入口位於進德北路,
入口有一棵幾乎枯死的老樹。
保存還算不錯,
但房舍屋頂已經大修過,
入口大門仍可見當年氣勢。
"福建源"古厝改建整修相當多,
不過整體佈局仍相當完整。
鎮平,楓樹腳等地也有類似的大規模開發,
前景不明...
進步!進步!多少金錢遊戲假汝之名以行之。
2008.8.3補充:
由於回覆太長,
超過字數限制,
對fu的回覆,
就移到文章中。
首先要說的是,
孫立人故居目前也危在旦夕,
市府只想無償撥用,
仍是困難重重。
回到主題,
這三棟古厝,
我比較確定的是,
梅鏡堂的屋主傾向拆除(報紙有消息),
其它的不明。
古厝要列為歷史建築,
首先私人地主要支持。
私人地主不答應,
文化相關單位不太可能通過。
另外,
開會審查前一天,
半夜突然拆除,
在國內也不是沒發生過。
列為歷史建築也只是一種宣示,
不具「實質」強制力。
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
還是可以以各種理由技術性拆除。
古厝子孫眾多,
梅鏡堂的後人好像還有住國外的(報紙有消息),
要得到所有人的同意,
非常困難。
沒住在祖厝的後人,
祖厝對他們沒利益,
常常是希望賣地,
然後分財產,
這也事古厝難以留存的原因之一。
所以關鍵還是在於說服「眾多的地主」,
而不是說服文化局的審查委員。
目前台中市政府將梅鏡堂劃為「公園用地」,
等到「體二都市更新」時就可以取得這塊地。
至於福建源與林宅勝昌堂,
沒有「名人」的庇祐,
年底應該難逃夷平的命運。
市府積極進行「體二都市更新」,
不過是為了替「文心森林公園學產地爭議」解套,
市府要以地(體二市有地)換地(文心森林公園學產地),
不會花更多心力,
保留更多的古建築。
「體二」這塊地包括西側的水源地與東側的東勢子舊庄,
三間古厝(其實還有另外幾間)位於東勢子舊庄。
西側的水源地區域,
也值得關注。
就我目前所知道有......
水源地文化館(原水質化驗所)、
水源地上水塔(現為水公司材料倉庫)、
第一集水井(疑似清潔隊中西區隊所使用那棟)、
第二集水井(疑似棒球場新入口旁那幾棟)、
日治時期水池(目前棒球練習場遮住大半)、
大批的老樹。
由於當地很多區域無法進入,
不知還有什麼躲在裡面。
在台灣體育大學(臺中)的網頁中,
該校的規劃案,
水源地文化館、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水池等,
都不在規劃案中(有留文英館與放送局)。
看來等到體二更新之後,
該校取得用地,
就會將可以稱為「自來水園區」的舊建築,
從臺中的土地上移除,
將「水源地」之名終結。
清朝時期發展起來的東勢仔舊庄,
日治時期規劃的水源地,
因為市長的突發奇想,
竟產生連鎖效應。
古根漢失利
->加速圓滿劇場興建
->引爆學產地爭議(買斷要天價)
->以地(體二市有地)換地(文心森林公園學產地)
->加速體二都市更新取得土地
->都市更新:東勢子舊庄走入歷史;體大建校:水源地走入歷史
年初,
家人要去文心森林公園看花燈與煙火。
到了那裡,
心中無比沉重。
不過當時有好幾萬的遊客,
又有哪位跟我一樣。
以下是我的結論:
HERETIC:「臺中有什麼?」
市民甲:「戶外劇場花燈。」
HERETIC:「水源地與東勢子,您聽過嗎?」
市民甲:「那是什麼?能吃嗎?」
- Oct 11 Thu 2007 21:54
東區三座即將消失古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