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之旅(五)
梅川園道下方的地下排水箱涵,
最後在五權路路邊重回地表,
隨後的河道分成三個部分。
1.由地下箱涵排水出口到英才路為止:
為"梅川河岸綠美化工程"的範圍。
2.由英才路到五權西路為止:
為"梅川河岸綠美化工程(再造梅川)"的範圍。
3.由五權西路到柳川匯流處為止:
為"梅川園道"的一部份。
三部份完全不同,
差異很大,
值得探討。
自立梅橋(自立街)上游方向:
前方可見地下箱涵排水出口。
自治梅橋(自治街)下游方向:
這段河岸經過美化工程,
人行道、行道樹都經過大幅整修,
並增加一些景觀平台。
為一般最常見的美化方式,
就是河道不變,
河旁美化造景。
接下來進入"再造梅川"的範圍:
鐘琴雕塑廣場下游方向:
挑水平台下游方向:
浮洲棧橋:
梅川一號橋下游方向:
月影棧橋上游方向:
水舞落瀑廣場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_前方為"盡頭"的機房(上方為美術廣場):
溪水經過攔截後,
少部分的溪水進入鐘琴雕塑廣場下方的機房,
經過初步處理,
再流入原來的河道。
河道完全水泥化,
做了相當多的"親水"景觀工程,
最後在美術廣場下方的機房回收這些溪水。
其他大部分的溪水,
流經五權路與五權西路路旁的地下箱涵,
然後溪水到那去了,
我是不太清楚,
可能又回到下游梅川園道地下箱涵中。
這段偽自然工程,
在本部落格,
2007.09.27 台中"再造梅川"真相,
一文中有專題探討。
五權西路下游方向:
五權一街下游方向:
五權五街上游方向:
五權七街下游方向:
最後一段河道,
梅川又成為地下排水箱涵,
兩年前拍攝時,
剛好颱風過後。
黑板樹樹枝太容易折斷,
到處都是斷掉的樹枝,
台中市樹黑板樹...
呵!呵!呵!
上面這三段河道,
有保持現狀但加以美化;
有改成"偽"自然親水工程;
有完全箱涵化用來建園道。
到底那一種才符合台中市的需求,
還是另外還有其他方案,
例如上屆某市長候選人喊出"加蓋成南北向快速道路"...這提案..哈哈哈!
總之,
值得深思...
柳梅一橋(梅川園道下方箱涵):
柳梅二橋(美術園道下方箱涵):
最後梅川分兩處匯入柳川中,
至於如何分成兩處,
仍待考證....
- Dec 12 Wed 2007 00:01
梅川之旅(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