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犁分線之旅(二)
下游方向:
左側為分出去的灌溉引水道。
當地為台中市限制發展區域,
雖然為農地,
但仍有不少違章工廠。
松竹路三段上游方向:
水閘門_上游方向:
拍攝當時水閘門關閉,
下游水量很少,
可以觀看水圳的真實樣貌。
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
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
台灣的灌溉水圳,
就是這個模樣,
徹底的水泥化。
主要是防止水滲入地下,
避免減少灌溉用水的水量。
下游方向:
長青橋上游方向:
接著水圳進入同榮里的範圍。
當地是早期聚落,
現在變成開發凌亂的區域,
當然水圳的面貌也改變,
開始台灣河川"灌排兩用"的宿命。
長青橋下游方向:
新興橋(新興路)上游方向:
新興橋(新興路)下游方向:
違章建築一直是嚴重問題,
也是水污染的來源之一。
中城橋(同榮路、新興路9巷)上游方向:
從這處開始,
惡臭開始出現,
"灌溉水圳"徹底轉換成"區域排水"。
在台灣各地,
區域排水不只輸送雨水等,
也負責輸送"家庭與事業污水"。
本國官僚傳統....."短視"!
不做長遠規劃,只求短線操作。
污水下水道這項很花錢,
又無助"帳面上"經濟成長的建設,
被徹底的忽略。
雖然近幾年投入大量經費,
但五十多年的忽略,
別說先進國家或是與我國類似的韓國等等,
甚至比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還差勁。
中城橋(同榮路、新興路9巷)下游方向:
然後水圳被改成地下排水箱涵,
埋在同榮路底下。
中清橋(中清路)上游方向:
中清橋(中清路)下游方向:
接著箱涵穿過中清路,
然後回到地表。
- Dec 25 Tue 2007 00:12
七張犁分線之旅(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