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水利署與河川局)說法,
旱溪在改道大里溪後,
中、上游仍稱為旱溪,
但下游的廢河道被歸類為"區域排水",
被命名為"旱溪排水"。
今天見到下面網頁:
http://w2kdmz1.moea.gov.tw/user/news/detail.asp?id=14853
旱溪排水與大里溪匯流口至復光橋河段整治工程、
綠川排水改道工程、
積善橋至國光橋河段環境營造工程等三項工程預定在明年開工。
前幾天在台中圖書館見到的"台中地區旱溪排水治理計劃",
看過之後.........
為此紀念南區最後的"荒野"(積善橋至國光橋之間河道),
即將成為歷史,
旱溪廢河道最後巡禮立即展開........
旱溪排水(一)
東門橋(振興路)下游方向:
旱溪河道在"整治"之後,
中游河道雖然加寬了,
但下游河道,
因為都市開發的問題,
無法徵收拓寬,
最後計劃採取常見的"改道"。
照片中河道左彎,
穿過東門橋(綠色拱橋),
改道到大里溪。
而原本的河道被掩埋,
成為建築用地。
不過由於下游灌溉需求,
在照片中間偏右,
設置取水口。
取水口近照:
六順路上游方向:
中間即是旱溪被廢棄掩埋的河道。
目前仍有三塊地,
因為污染問題被封閉(詳見2007.11.11 台中市最後秘境編號13_振興段8號、19號、35號三筆土地)。
六順路下游方向:
接下來河道位於大里市,
目前成荒地狀態,
不過常有人在放養牛隻。
照片中的小水渠,
是由前面介紹的取水口,
以地下箱函,
將上游溪水送到河道中所產生的。
吉善路:
這裡算是旱溪下游段最窄的地方。
當然就是旱溪改道前,
最常淹水的地方!
兩岸都是密集的住家與工廠,
旱溪無法拓寬(又是都市計劃的問題),
最後導致"改道"的方案。
吉善路下游方向:
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
接下來旱溪廢河道,
一半被規劃為道路用地.....
上游方向:
道路在右邊(被樹遮擋)。
下游方向_八七水災前舊河道方向:
原本旱溪河道在這處形成一處轉彎,
穿過汽車教練場,
往"南門橋"方向。
但八七水災後,
溪水截彎取直,
在現在"日新橋"衝出新河道。
下游方向_八七水災後新河道方向:
日新橋(中興路二段)上游方向(北側):
河床改為為綠地與馬路。
日新橋(中興路二段)上游方向(南側):
殘存旱溪!
由這兩張照片可以知道,
旱溪縮水的幅度。
日新橋(中興路二段)下游方向:
日新橋橋下:
我比較好奇,
馬桶..........
當年河川內垃圾之多,
駭人聽聞!
現在河床變馬路,
仍是相當驚悚!
待續......
- Mar 08 Sat 2008 22:16
旱溪排水(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