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的開發造成土壤侵蝕(當然還有別的原因),
使的林厝排水變黃、變紅。
現在中科的工程大多完工,
土壤侵蝕的嚴重性,
應該大幅減小。
但滯洪池與土壤侵蝕之間的關係,
則是一件有趣的主題。
近期下過不少大雨,
所以在6月15日前往中科,
紀錄滯洪池與排水的狀況。
滯一滯洪池西側北邊池:
滯一滯洪池西側南邊池:
跟四月時比較,
水量有多一些,
但變化不大。
另外,
在西側南邊池,
目前有二十多隻小白鷺聚集。
跟其他滯洪池相較,
大概這裡最為隱密,
所以聚集在這裡。
未來樹木長高,
綠化更佳時,
有成為鷺鷥林的可能。
不過沒種像榕樹這類的數種,
小白鷺、夜鷺似乎較喜歡高大茂盛的榕樹。
滯二滯洪池北邊池:
滯二滯洪池中間池:
滯二滯洪池南邊池:
四月時沒水,
現在有點水,
不過很少。
滯三滯洪池:
水量有多一些,
但變化不大。
滯四滯洪池南邊池:
滯四滯洪池多功能運動廣場:
水量大幅增加,
蓄水量驚人。
多功能運動廣場種了一些樹,
現在泡在水裡,
不知這些樹種耐不耐水淹。
滯五滯洪池:
依舊沒水,
跟附近的滯洪池相較之下,
令人不解。
滯六滯洪池_由北往南看:
滯六滯洪池_由南往北看:
水量大增,
蓄水量驚人,
不過沒見到網路流傳的神秘泡泡。
說到泡泡,
林厝排水(含上游林厝支線三)現在也出現一些泡泡,
這是以前從未看過的現象,
看來中科的污水處理廠跟台中工業區都是一個樣子。
滯六滯洪池_排水草溝:
排水的草溝內水量驚人,
但是似乎沒在流動。
滯六滯洪池_排水攔污柵前:
可以確定,
現在的水位根本未達排水入口的高度。
所以滯六滯洪池根本沒有將水,
由草溝排往大社支線七號支線。
所以是草溝設計上排水不太順,
產生積水的現象。
滯七滯洪池_由南往北看:
滯七滯洪池_由北往南看:
水量大增,
不過對於寬闊的滯七滯洪池來說,
還很少。
滯八滯洪池
乾的,
連上次見到的垃圾都還在原位。
近來連續的降雨,
滯八滯洪池可能都沒蓄到水,
果真是最奇特的滯洪池!
為何有些滯洪池,
感覺上裝很滿,
有些看來沒什麼水,
我猜跟當初設計有關。
根據http://www.ceci.org.tw/book/73/100_109.pdf
將滯洪需求量÷滯洪設計量×100%
滯一_77645÷129032×100%=60.2%
滯二_16281÷17343×100%=93.9%
滯三_50118÷94236×100%=53.2%
滯四_39754÷47072×100%=84.5%
滯五_6028÷17447×100%=34.6%
滯六_12663÷16216×100%=78.1%
滯七_46786÷87406×100%=53.5%
滯八_819÷2721×100%=30.0%
滯四與滯六,
由於設計上容量與預估需求量接近,
所以會感覺裝很滿。
而滯五與滯八,
容量比需求量大的多,
所以見不到水。
至於滯二,
大概是怪池三座,
待考證!
原本要觀察土讓侵蝕,
但各排水口,
水量都非常小。
看來大雨(最好是豪雨)過後,
隔天就要前往觀察,
不然很難見到真實狀況,
看來,
這問題還真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