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景賢生態公園這個案例,
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問題,
更值得到現場仔細看看。
先看看這座公園的現況。
大門:
電力設施美化:
木製涼亭:
木地板:
水景里守望相助隊:
木製表演看台:
蝴蝶棲息地:
石砌跳島設施(飛行昆蟲休息站):
生態池與木平台:
石蟲?(大概是景觀設施):
景賢生態公園,
算是一個嘗試,
願景上是對的,
不過問題很多,
值得探討。
首先如何以人為方式營造「生態」?
我可以告訴各位,
人力介入越多越不可能。
自然的生態環境,
是生物與非生物的物質共同發展,
所產生的一種環境,
這是一種不需人為介入就可產生的。
要在都市中經營一處自然生態環境,
很簡單,
只種幾棵當地樹種,
然後任其荒廢,
就可以做到。
這樣的荒地,
生物多樣性絕對比任何的公園要高!
所以先有有個觀念,
現在所稱的「生態公園」只是模仿自然環境,
以減少對環境衝擊(例如節能、減少都市熱島效應等等)為目標。
公園是民眾休憩的地點,
通常民眾需要:
草坪(一般活動)、
涼亭(休息遮陽用)、
表演廣場(辦活動)、
活動中心與守望相助崗哨(社區需要)、
步道(散步或跑步)、
親水設施(這項問題最大)、
景觀設施(如入口意象、特殊造景)、
球場或溜冰場等。
景賢公園在設計上,
除了沒有球場或溜冰場,
其他的都有。
既然都有,
不可避免的是,
空間被塞滿。
坦白講,
跟一般的公園差異不大。
至於景賢公園真正的特別之處,
在於使用的建材、蝴蝶棲息地、生態池。
建材上大量使用石材,
減少水泥的使用,
例如一般常見的水泥花台、地磚鋪面等「比較」少用。
但除了鵝卵石,
其他部分石材遠從千里而來,
與本意相違背。
公園內也使用大量的木造建物(平臺、棚架、涼亭、表演看台),
設計者大概覺得木材比較環保。
這..................
這些經「各種處理」過的木材,
算不算較環保,
這很有爭議的。
另外台灣高溫多雨,
很多已經有些損壞。
蝴蝶棲息地,
目前算是荒地一塊,
雜草早就在這塊地中稱霸。
的確適合蝴蝶等昆蟲藏身,
又有蜜源植物吸引由大坑山區前來的蝴蝶,
生物多樣性的確提高了不少。
但要蝴蝶在此生長發育,
已經沒什麼可能。
經營蝴蝶棲息地,
是一件相當專業與長期的工作。
以台中市對公園的清潔維護的方式,
根本是不可能。
未來這塊地會越來越像荒地,
也許會自己變成「生態島」以不一定(不過面積小了點)。
最後談到生態池。
生態池原意是好的,
但近年漸漸變成一股歪風,
變成為建生態池而建生態池。
生態池的成功與否,
重點在於乾淨足量的水源。
一處荒廢的水田,
由現有的水圳引水,
要做出個成功的生態池並不難。
景賢公園水的來源,
目前找無資料。
我是猜想,
可能是抽取地下水或用自來水。
不過確定的是,
水質混濁不堪嚴重優氧化。
這樣的生態池,
根本一開始就不該興建。
根據市府的新聞,
早在2004年,
就說要推廣生態公園。
胡市長滿意景賢生態示範公園 決將在台中大量推廣自然生態公園
市府委外規劃設計七座自然生態公園
不過到了現在,
就我所知,
「公兼兒2」、「兒177」的現況跟景賢公園差異很大。
看來市府對「生態公園」的方式,
已經有相當的改變。
未來生態公園這條路,
台中市還有很漫長的摸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