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垃圾掩埋場一期與二期設施,
多年前已經飽和,
形成一座小山丘。
後來在1997年,
耗資3664萬元,
將一、二期掩埋場綠美化,
改造成一座復育公園。
雖然佔地15公頃,
但知道的人很少,
來過的更少,
因此今天特別為各位介紹這座比台中公園面積還大的公園。
前往台中市垃圾掩埋場「一、二期復育公園」,
請參看「2008.9.4 台中市垃圾掩埋場環場道路Part.1」。
先由垃圾場環場道路,
到達上山(垃圾山)的入口。
沒有地磚、
沒有水泥、
沒有柏油,
路面用砂石與布料所構成。
到達山頂的停車場前,
可以見到沼氣收集站。
早期垃圾未分類,
也沒有以焚化爐焚化。
大量的有機垃圾經過細菌分解,
產生大量的沼氣。
若是直接讓沼氣排到空氣中,
不但助長溫室效應,
更是資源浪費,
所以目前有回收利用。
到達山頂,
有停車場一處,
目前相當「自然」!
就是沒整理任其自然發展!
另外停車場周邊,
還有多項設施,
例如垃圾桶:
解說牌:
說明看板:
只要是由「空氣污染防治基金」出錢的建設,
都一定有類似的看板,
上面詳列金額、補助單位、經費來源等等項目,
例如南區園二園道也有。
簡易廁所:
我認為,
上廁所請路邊挖洞自行處理,
比較快。
接下來看其他設施。
停車場東邊是「草皮(原)廣場」。
基本上是雜草一片,
要辦團康活動,
請自行斟酌。
然後沿著散步道往東。
步道只鋪有小石頭,
不太好走。
果真環保!
最東邊是名為「青青草原」的草坪。
若是由停車場往西,
可以到達「繽紛花園」。
經過十年,
「繽紛花園」跟荒地無異。
四周尋找,
僅存的花只剩
經營花園要錢、要人力,
要蓋前真的要想清楚。
除了解說牌與花園,
「一、二期復育公園」大部分相當符合節能減碳的目標。
不過若是市區內哪個公園這樣設計,
保證居民罵翻天。
居民既要「大」涼亭、
又要「優美」地磚廣場、
還要「美觀」的廁所、
再要「有山有水」、
最後還要「美麗」的花圃。
最後,
這是一處秘境,
不是市長親點的中國觀光客參訪地點,
不要抱有可能藏有什麼「好康」的想法,
這裡只有陳年垃圾!
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