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社區營造進行綠美化,
多在一些閒置空間上,
例如:公共設施預定地、荒廢公有地、私人閒置地等等。
「育德社區玫瑰花園」這個案例,
情況則是相當不同,
是直接在現有的園道上進行,
而且園道上還有自行車道的設置。
所以是「育德(健行)園道」、「玫瑰花園」、「自行車道」三合一,
因此值得看看................
由於「育德社區玫瑰花園」每段設施都不同,
接下來我只有簡單重點介紹。
由民權路與育德園道交會處進入園道,
往東一小段,
就會見到原定種植香草的區域。
不過三、四處欄杆圍起來的區域,
沒有見到社區居民的植栽。
這段民權路到華中街的部分為何閒置,
我實在不知道。
接下來,
過了華中街,
社區區民的玫瑰與各種香草,
就直接種在人行(自行車)道旁的草地上。
後一段,
方式又不同,
改在園道外側圍起矮欄杆,
種起各種花卉、香草等等植物。
接著過了篤行路,
下一段園道大致保持原狀,
沒有社區種植的花卉、香草,
一直到大雅路路口。
到了大雅路路口,
首先見到育德社區的入口意象。
然後,
在園道正中央,
以鐵欄杆圍起一塊塊的小花園。
鐵欄杆圍起的小花園。
不過這不是自行車道嗎?
以目前的情況,
車道因該是作廢了。
最後一段,
尚德街到大德街的區域,
做法又不同,
改以特殊造型座椅來種玫瑰。
另外有些花草植栽
也直接種在草地上。
至於「抹草」,
還可「適量摘取」!
另外,
整段「育德社區玫瑰花園」,
由華中街到大德街,
沿途都有陶製雕塑。
數量很多,
因該都是當地社區居民製作的。
大概跟陶磚一樣,
居民容易入手參與,
所以特別用來當作美化之用。
我是覺得,
「玫瑰花園」與「園道」、「自行車道」爭地,
加上園道原本空間就不大,
運用上自然會出現衝突。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有得就有失。
到底如何取捨,
的確需要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