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空間綠化,
一直是社區營造常見的項目之一。
尤其是對於沒有公園、綠地的社區來說,
更是增加綠地,
順便維繫社區意識的好方法。
台中市南門里,
整個里沒有公園、綠地,
只有興大園道從旁邊通過。
因此,
「南門里後花園」就在一堆充滿垃圾的雜草堆中建立起來。
「南門里後花園」的入口在南門橋橋頭旁(也可由明德街81巷進入)。
「南門里的故鄉」!
往前一看,
這段大智排水(原八七水災前旱溪河道)的河堤,
就是所謂的「南門里後花園」。
由階梯進入,
首先是「南門之光」字樣的樹叢。
彩繪的台中路路旁邊坡,
也是既簡單又美觀。
再往前,
左邊有「南有洞天」鋼棚。
右側河堤外是土地公廟。
南門里福德祠是當地居民的聚會中心,
會選在這裡進行綠美化,
也是有緣故的。
整個「南門里後花園」可分成三部份,
一處是河堤頂端的步道,
目前以輪胎當花盆,
種植花卉。
另兩處分別是河堤斜坡與高灘地。
河堤斜坡上除了保留原本的樹木外,
新種植大量的木本植物。
至於河埔地,
有種菜,
也有種觀賞植物。
更後面的部分,
是新增加的。
由於樹木還很矮,
可以見到明顯「河堤頂端」、「河堤斜坡」、「高灘地」三個部分。
看到有人種甘蔗,
還蠻誇張的。
由盡頭往回望,
可以見到最近裝的路燈。
最後,
有些美中不足,
因為末端沒有路可以出來,
需要滑下這處斜坡。
由於八七水災旱溪改道,
只剩一點點旱溪溪水會流經這裡,
除非大洪水,
才會有類似疏洪道的作用。
後來的大里溪整治計劃,
將旱溪截流到大里溪。
截流之後的旱溪下游廢河道,
由於集水區縮小,
水量暴減,
因此發生大洪水,
再衝到這裡來的可能性也消失了。
目前只剩大智排水會流經這裡,
由於集水區不大,
水量有限。
所以這段土堤並未進一步整建,
因此,
「南門里後花園」才會在河川局的支持下出現。
至於「南門里後花園」的冷泉,
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