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廍子地區區段徵收」是為了大坑溪改道所發起的開發工程。
由於下游太平地區的河道狹窄,
整治困難,
所以將大坑溪改道,
提前匯入到廍子溪(原本匯流處在太平市東平路附近),
另外再將舊河道填平,
部分改成「生活圈四號線」高架道路的用地。
目前工程大致上是完工了,
不過當地目前似乎是沒有管,
公園閒置,
建地荒廢,
目前空盪盪,
入夜後更是治安高危險地帶。
沒辦法,
連地段最佳的十期重劃區,
都陷入開發停滯的瓶頸,
加上兩三處「整體開發區」也再進行當中,
廍子地區未來前景十分不明確。
為了探查大坑溪,
我有數次深入當地,
其中最讓人吃驚的,
就是「祥順西路二、三段」。
這條道路,
位於大坑溪河岸西側(河岸東側是祥順東路),
未來應該是由北太平通往大坑的重要道路。
目前沒完工,
成為封閉區域。
是一條分成三段,
每段興建程度都不同的道路!
由東山路逢甲橋旁進入:
道路除了標線之外,
人行道、分隔島、行道樹、柏油路面、路燈等等,
該有的通通都有。
其中靠近河堤處,
更有「自行車道」。
沿河自行車道?
但卻無任何市府宣傳,
很詭異。
走在路中央,
路況不錯。
不過「廍子地區區段徵收」早已完工,
地都發還地主了,
但位於中央的道路卻封閉未通,
怪!怪!怪!
到了新舊河道分歧處附近,
路旁一片荒蕪,
然後就見到了「不太協調的東西」。
那是...............
當然要仔細看看。
看這些廢棄物的成分,
疑似水災後,
由河床清除的漂流物。
清除河床廢棄物,
不都是政府發包的工程?
竟然丟到這裡來?
由於當地相當混亂,
這塊地是「廍子地區區段徵收」的範圍,
還是自辦的「整體開發區14單元」的範圍,
我是無法確定。
不過這不是特例。
各地重劃開發區,
都經歷過這麼一段「銜接黑暗期」,
沒人管,
治安差,
到處有人傾倒垃圾廢棄物。
我很擔心,
以目前房市的嚴重泡沫化,
「銜接黑暗期」恐怕會是十幾年。
再往下走,
就到了中斷處。
挖勒!
不只自行車道消失了,
連大馬路都消失了一段。
這就是這條路封閉的原因!
因為沿河要興建四座橋樑,
但是沒經費,
所以在「祥順西路二、三段」預留興建橋樑的地點,
形成中斷的情況。
越過之後,
還可欣賞規模龐大的河堤崩潰。
然後,
自行車道又恢復。
不過,
柏油路面就消失了,
形成第二種風貌的「祥順西路二、三段」。
這段路面,
除了柏油,
什麼都有:人行道、分隔島、自行車道、路燈以及行道樹。
但是,
怪事就出現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