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那篇「2009.2.1 二重溪」的文章,
回應中,
Apoli網友提到「旱溪舊曲流」。
因為以前路過有拍過一些照片,
本來想放上來。
不過重新再看地圖,
發現我拍的地點,
是在「旱溪舊曲流」廢河道的外圍,
所以心想,
下次再去看看。
上週去了舊社一趟,
主要是去找堡圖中綠川的源頭,
並補拍一些現今綠川源頭的照片。
當然,
順路也去看看這處「旱溪舊曲流」。
「旱溪舊曲流」是找到了,
由於被回填,
河道大幅縮減,
比車站前的綠川還小很多。
不過,
在河道被回填的區域,
發現了台中市的「樹木墳場」。
進入這處祕境,
可以由旱溪西路(東山路與松竹路之間)的巷口進入。
進入後,
只有一條小路,
四周相當荒涼。
路旁有很多黑板樹,
大約有一大半都是枯死的。
這片「樹木墳場」的地區,
應該就是原先旱溪的廢河道。
看起來回填後,
成為移植綠化的地點,
而殘餘的廢河道,
應該就在「樹木墳場」的後方。
四周處於荒野的狀況,
由如身處大坑山區。
整個區域,
只有一棟農舍與少數農地,
位於這塊區域的中心附近。
路旁有圍籬,
但仍看的到廢棄的旱溪舊河道。
路旁的人行道
似乎透露小路旁原先就是河堤,
不過河道已經被填起來,
所以殘餘的廢河道距離小路已有五到十公尺的距離。
廢棄河道是一段曲流,
而小路沿著廢棄河道內側,
所以小路成「U」型。
而「樹木墳場」的核心,
就在「U」型的三分之二處。
密集分布約有三十多棵的黑板樹,
只有兩三棵還活著,
其他的都已經枯死,
而且連樹皮都沒有。
沿路簡單算一算,
六十多棵,
只有約十棵存活,
果然符合「樹木墳場」的威名。
不,
應該是「黑板樹地獄」阿!
一問之下,
當地居民回答說,
這些是二、三年前市政府從別處移植而來的樹木。
黑板樹是很濫,
但發配邊疆作綠化,
也不需要搞成這種鬼樣子!
至於這些黑板樹哪來的,
由於數量太多,
我猜可能不只來自一處。
不過沒有正確情報,
目前不知道。
有人說台中市樣樣比不上台北市,
但是,
今天介紹的這件事,
胡市長的團隊,
打敗了台北市政府。
幾年前,
台北市政府強行遷移松山煙廠三百八十四棵樹木,
然後對著質疑,
開發單位還宣稱「松山菸廠移植寶湖國中的384株樹木皆存活」,
結果最後被踢爆其中陣亡107棵。
台北市政府為了替開發商護航,
想要減少松山煙廠開發的障礙(就是一千多棵的樹)。
結果,
連樹都不會遷,
造成一大堆樹枯死。
不過,
這種差勁透頂的能力,
大概只能當全國第二,
面對台中市的「樹木墳場」,
這根本不算什麼。
看看移植失敗率,
台中市府是比台北市府強太多了。
恭喜!
打敗年度預算多四倍以上的台北市!
既然如此,
當然要多多宣傳。
所以,
本篇文章歡迎多多推廣,
多多宣傳,
將台中市的「好」,
推廣到全世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