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文化局前英才梅橋正在進行工程。
至於原因,
市府說法是為了解決當地的淹水問題。
詳見市府新聞:「英才梅橋改建工程  施工期間請用路人配合」

當地會淹水,
已經持續有一段時間。
我沒記錯的話,
敏督利颱風那次就有淹水。

至於去年的卡玫基颱風,
當然又再淹一次。
詳見新聞:
「辛樂克颱風來襲 胡市長四處訪查防災作業」
「解決梅川公園淹水苦 市長議長同視察 」
「梅川親水公園 居民指為水患禍首」

首先要說的是,
台中市的「梅川公園」,
位於天津路二段與梅川西路交岔口。

文化局旁邊的「再造梅川工程」的地點,
只是利用河川地整建的綠地。
至於台中市政府到底有沒有「正式」替這塊地取名子,
請去問胡志強。


現場:

1.jpg

橋樑正在分段整建。

工程告示牌:

2.jpg

工程名稱:文化中心旁梅川改善統包工程
施工日期:97.12.29~98.4.30

由下游往上游觀看:

3.jpg

右邊是地下箱涵,
左邊是英才梅橋。
終於證實以前那篇「2007.9.27 台中"再造梅川"真相」所寫的,
梅川的溪水被導入到馬路與人行道下方的地下箱涵中。

放大來看:

4.jpg

市府新聞(「英才梅橋改建工程  施工期間請用路人配合」)中提到:「因橋樑底淨高不足,大雨來時無法宣洩水量,導致溪水溢流至五權路、林森路口。」

根據照片,
英才梅橋橋底的確跟河床距離很窄。
現在將英才梅橋改建,
是可以增加與箱涵的銜接面積,
似乎可以多加高一公尺。

但是,
這真的是淹水的原因嗎?


這次整建前樣貌:

5.jpg

「再造梅川工程」將梅川河道改成公園,
然後做了一道牆,
將原本的溪水,
轉個90度彎,
擠到旁邊的箱涵中,
一個比梅川河道截面要小很多的地下箱涵。

當豪雨來襲,
溪水暴漲,
遇上這種天才的設計,
溪水會順利進入箱涵才有鬼。

也許這個箱涵「理論上」有五十年的防洪標準,
不過十年來,
納莉颱風、桃芝颱風、敏督利颱風、卡玫基颱風帶來的雨量,
每個也破台中市市區的防洪標準。


看起來市府又再賭,
賭官員有沒有「好運氣」、「好官運」,
遇不到豪雨。
當然,
賭注大概又是議長會不會又變成受災戶................


地下箱涵入水口下游方向:

6.jpg

梅川的軀體變成親水設施,
但精神卻掩埋在人行道與路面底下。

大概這也符合「台中」的特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