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變更:
日前終於找到水利規劃試驗所編寫的「臺中地區莿子埔坑排水改善檢討規劃報告」,
根據書中提供的資訊,
莿仔埔坑與二重溪的介紹將作修改。
「2009.2.1二重溪(一)」改成「2009.2.1二重溪(二)」
「2009.4.8莿仔埔坑(一)」改成「2009.4.8二重溪(一)」
「2009.4.18莿仔埔坑(二)」改成「2009.4.18莿仔埔坑(一)」
「2009.4.19莿仔埔坑(三)」改成「2009.4.19莿仔埔坑(二)」
莿仔埔坑跟以前介紹的河圳都不同,
是一條發源於大坑山區的山溝,
流經聚興、軍功、水景等地。
其中下游的部分,
也常稱為二重溪。
根據水利規劃試驗所編寫的「臺中地區莿子埔坑排水改善檢討規劃報告」,
莿仔埔坑在松竹路一段已經被截流提早匯入旱溪中。
因此,
目前就以松竹路一段以南的河道都歸為二重溪的範圍。
上游方向:
前方為松竹五路,
右邊有地下箱涵的出口。
從松竹路一段到松竹五路之間的舊河道,
由於重劃區的開闢,
都已經廢棄。
至於目前有沒有地下箱涵相通,
目前不太清楚。
景華橋上游方向:
由於又再進入重劃區,
河道的護岸再度改變。
福星橋下游方向:
東山橋上游方向:
由於不在重劃區之中,
河道仍有早期的樣貌。
東景橋上游方向:
三甲路路旁上游方向:
右邊是舉人湖坑的匯入點,
由於角度的關係,
不是很清楚。
舉人湖坑也是大坑山區的河川,
原本下游是以前介紹過的番仔路溝。
目前也因為重劃區的開闢,
改為匯入二重溪。
水景街上游方向:
景賢八路上游方向:
原先舊河道在這地點,
是沿景賢八路往南(現在應該只剩小型地下箱涵)。
在重劃區開發後,
新的截流溝沿景賢路往西。
至於河道中左邊的「洞」,
應該是水圳「廍子埤支線」的匯入點。
旱溪東路(旱溪河堤)上游方向:
前方為景賢路,
路底下就是截流溝排水箱涵的位置。
截流溝匯入旱溪的排水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