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市做了一大堆親水設施,
有生態池、機械噴泉、噴水池、親水水道等等。
不過,
通常問題多多,
而問題的癥結,
多半都在「取得水源」這個關鍵問題。

今天就來看看,
近年興建的敦化公園,
是如何營造不同以往的「親水設施」。


敦化公園歷經多年爭取,
與好幾億的經費加持下(多用在徵收土地),
最後終於開闢成功。

公園內的親水設施,
位於公園北側,
約略可分成「水生植物水池」、「親水平台」、「生態池」三部分。
(注意!由於官方名稱不明,所以上面只是本人個人的稱呼。)


起點「水生植物水池」,
位於公園北側偏東邊。

1.jpg

近看:

2.jpg

水池中有大量水生植物,
池邊四周,
則是做了很多圓弧形的觀景台。

不過看起來最興旺的,
還是布袋蓮....................

回望「水生植物水池」:

3.jpg

有石頭堆疊的攔水堤,
所以看起來水量很多。

堤岸:

4.jpg

不以水泥構成,
是由石頭堆疊而成。
這種做法,
雖然無法跟自然環境相比,
仍是可以提供水中生物的棲息環境。

當然,
福壽螺也來湊熱鬧........


第二部分的「親水平台」,
看起來以「美化」為主,
有很多景觀設施。

5.jpg
6.jpg

整體看來,
這段區域著重於「景觀美化」,
但是溝底仍是只有石頭與泥沙,
不是常見的水泥溝。

7.jpg

下游方向:

8.jpg

水道連往下游的生態池。


「生態池」:

9.jpg

水池比較深,
至於中央的石頭島,
是鵝的棲息地。

下游方向:

10.jpg


看到這裡,
各位可能會發覺,
維持這麼長的一段水道,
要很多水,
敦化公園是如何解決「取得水源」這個問題。

水道下游:

11.jpg

下游這段仍保持興建公園前的原樣,
一條常見的水泥溝!

敦化公園內的水道與水池,
原本就是一條當地的小型水圳,
在景觀美化後,
變成現在的親水設施。

水量供應穩定,
根本沒有「取得水源」這種問題,
另外圳水流動性佳,
水質也沒有優氧化的問題,
雖然水質看起來有點混濁,
不過這是因為含有大量的灰色泥沙的緣故(葫蘆墩圳系統的水都是這樣)。

有穩定的水源,
親水設施就有可以建立起來,
就有辦法運作。

當然,
布袋蓮與福壽螺需要有長期的努力才有辦法解決。
另外,
水生動植物的引進培育,
也有長遠的路要走。

雖然狀況不錯,
我還是相當擔心敦化公園親水設施的未來。
未來重劃區的開發,
大小水圳都將廢棄。
水源消失,
只剩家庭廢水,
那時敦化公園的親水設施恐怕只能走向海市蜃樓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RETIC 的頭像
    HERETIC

    HERETIC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