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水圳,
在多數的地圖上,
被畫成梅川(三分埔分線)的上游。
事實上,
這一條水圳,
跟梅川(三分埔分線)沒什麼關係,
只是一條分布於頭家厝的灌溉溝。
在潭子鄉復興路一段201巷底,
剛好就在北屯支線河邊。
站在岸邊,
可以見到對岸有一處水門。
這處水門就是頭家厝分線的取水門。
這是三年多前的照片,
當時河堤崩塌,
一團混亂。
合作街下游方向:
頭家厝分線只是一條灌溉水圳,
水量與規模都不大。
復興路一段1巷30弄上游方向:
頭家厝分線由照片中左邊橫越到右下角。
至於最右邊是北屯支線,
最左邊是一條小灌溉溝。
復興路一段1巷30弄下游方向:
頭家厝橋(潭子鄉中山路)下游方向:
水質呈現大甲溪的特色,
充滿灰色的泥沙。
上游方向:
得天街69巷下游方向:
分出了一些灌溉水之後,
規模僅剩小水溝的樣子。
頭家路下游方向:
被埋道路底下。
頭張路下游方向:
根據大部分的地圖,
都是標明會直接往前,
不過,
前面可沒有箱涵與明溝。
根據豐榮農田水利會的灌溉區域圖(http://gis.rchss.sinica.edu.tw/canal/?p=36),
也是只有畫到這裡就沒有了。
至於下游到哪去了?
根據一些推測,
應該就是下面這處排水孔。
地點位於回龍橋(豐樂路/頭張路)南側,
照片中的排水孔是匯入龍圳溝(牛稠分線)中。
「大台中河川圳路之旅」目前情況
已介紹(63):
水圳:
南幹渠、葫蘆墩圳本圳、西汴、東門支線、南門支線、東汴、北屯支線、四張犁支線、三分溝、牛埔庄圳、八寶圳(中下游段) 、下埤幹線、橫山支線(上游段)、雷光埤溝、紅圳、大社支線(中上游段)、番仔圳、四張犁分線、水柳溝、七張犁分線、石碑分線、水碓溝、頭家厝分線
區域排水:
下員林支線、軟埤溪、陽明山排水(下游段)、旱溪排水(旱溪廢河道)、龍圳溝(牛稠分線)、土庫溪(殘存上游段)、麻園頭溪、柳川(含上游二分埔支線)、梅川(含上游三分埔分線)、南屯溪, 大智排水、綠川、麻園溪同平巷截水道(四張犁分線二號截水道)、港尾仔溪、大埔厝圳、石碑溪、黎明溝、劉厝溪、鎮平溪、潮洋溪、內新庄仔溪、塔連溝、三角泳支線、大雅排水、樹王埤、北屯圳
山溝:
十三寮排水、林厝排水、林厝支線二、下林厝坑、水堀頭坑、東大溪、南邊溪、山仔腳坑(文山坑)、番社腳坑(七星坑)、番仔路溝、二重溪、莿仔埔坑
河川:
筏子溪、大里溪
即將介紹:
大社支線七號支線、草湖溪、旱溪、四塊厝圳、社皮分線、麻園溪太原路截水道、立德支線、西川二路土庫排水回流溝、十四張圳支線、下橋子頭排水、下橋子頭西橫溝、龍船埤、中興大排、舊社圳
尚有欠缺,仍待補充:
十一張圳、浮圳、草湳圳、廟前圳、下埒圳、中央支線、橫山支線(下游段)、大社支線(下游段)、己人湖坑、上埤支線、中埤支線、下埤支線、廍子埤支線
有待探查:
下溪洲支線、下溪洲分線、大坑溪、頭汴坑、乾溪、電火圳、中央圳七輪支線、普濟溪、八寶圳上游段、同安厝排水、茄至角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