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圳最早在清治時期開鑿,
是台中盆地東側主要的灌溉系統
取水口位於新社鄉大甲溪河岸,
經過石岡國中之後,
在萬仙街附近匯入食水嵙溪。
食水嵙溪原本是源於新社鄉的山溝,
並不是灌溉水圳,
不過八寶圳借用部分的河道。
接下來,
在石岡橋(原豐勢橋)旁設置取水門,
攔下大部分的水,
將灌溉水匯入八寶圳中下游的河道。
後來因為石岡壩的興建,
導致大甲溪下游的水量減少,
使得在下游取水的葫蘆墩圳水量減少。
因此開闢南幹渠,
將水送往葫蘆墩圳與豐原淨水場。
原先八寶圳主要是在灌溉石岡、翁社、鎌村、新田、聚興、軍功、水景、番仔路、十甲等地,
不過在南幹渠開著之後,
八寶圳上游段的取水口,
變成台中盆地北半部灌溉水的主要源頭。
至於目前八寶圳中下游段是在南幹渠設置取水門,
詳細介紹參看:
「八寶圳中下游段(一)」、「八寶圳中下游段(二)」、「八寶圳中下游段(三)」、「八寶圳中下游段(四)」、「八寶圳中下游段(五)」
八寶圳上游段(一)
八寶圳進水口上游方向:
前方是引水道,
這地點是在大甲溪溪谷中,
不過離「有水的」大甲溪河邊已經有一段距離。
八寶圳進水口:
水量相當大,
近看要小心,
右邊則是溢洪用的排水門。
八寶圳進水口下游方向:
至於傳說中研究用的「八寶圳試驗魚道研究站」,
就在進水口再過去十幾公尺處。
前方就是「八寶圳試驗魚道研究站」。
至於較近的地上一攤水,
其實是溢洪的殘水。
水太多溢洪時,
灌溉水會由右往左通過鐵拱橋,
所以要特別小心。
近看:八寶圳試驗魚道研究站
這是研究「魚梯」的地方,
不過看起來閒置已久。
下游方向:
和盛街下游方向:
電火圳取水口上游方向:
電火圳是由八寶圳分出來的一條溝渠,
不過並不是一條灌溉水圳。
電火圳末端有社寮發電廠,
設立於1921年,
是利用電火圳的水流來進行水力發電。
八寶圳水門:
灌溉水大多都被攔截,
轉移到電火圳中。
電火圳水門:
由於發電後會將水匯回八寶圳,
所以電火圳的水門是處於全開的狀態。
電火圳取水口下游方向:
接下來電火圳與八寶圳沿著山腰並行,
沿途設有步道,
是石岡著名的觀光景點。
待續……………
- Feb 01 Mon 2010 01:08
八寶圳上游段(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