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拖延很久的大社支線下游段介紹,
目前已經補足照片,
將分成兩篇介紹。
下游方向:
下游方向:
左邊是溢洪道與溢洪水門,
右邊是地下涵管入口,
這處地下涵管是為了越過一條山溝(林厝排水上游之一)。
下游方向:
這是上面提到的地下涵管的出口。
水質仍有葫蘆墩圳的特色,
充滿灰色的泥沙。
下面兩張照片做個比較……….
下游方向(2006年3月):
仍是田園風貌。
下游方向(2009年9月):
中科圍籬已經將土地分成兩個世界。
接下來,
中科主宰了大社支線的命運。
科雅四路下游方向:
整建後還真嚇人,
不過,
下游已經沒有多少農地需要灌溉。
水門:
由於被劃入中科範圍,
地貌已經整個改變,
再加上清泉路擴寬,
這座水門目前已經看不到。
然後,
大社支線消失在這座護欄之後。
過了中科路之後,
大社支線雖然脫離地下箱涵,
不過變成了中科路旁的排水溝。
接下來,
規模急速縮減。
最後還隱身在東大路人行道下方。
由於一路上不斷分出灌溉水,
到了中科邊界附近(山仔腳坑),
已經沒水了,
這就是目前大社支線的終點。
至於更下游殘存的遺跡,
將在下一篇介紹。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