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十二期重劃區的文修公園,
已經落成啟用幾個月,
而且也在公園內舉辦過植樹節活動,
詳見市府新聞:「種樹愛地球! 市府發送1萬株樹苗 吸引民眾大排長龍」


這座公園,
有很多問題,
不過最值得探討的,
就是公園中的水池
根據「閃亮臺中電子報第086期」
一開始是稱呼為「生態魚池」,
不過後文又寫成「生態滯洪池」。


上池:


根據閃亮臺中電子報第086期,
說是有三十公尺寬。
水池本身有一處出水口,
經由溝渠可以將池水流往下池。

溝渠:


樣式跟「生態滯洪池」差不多,
以石塊砌成。

溝渠:


部分的溝渠有木板加蓋。
由於下方就是溝渠,
木板受潮的情況相當嚴重,
至於耐用度,
有待觀察。

溝渠匯入下池的入水口:


下池:


雖然看起來很像一般的生態池,
不過,
水池中的小島周邊都是水泥構成,
所以水池池底恐怕也是水泥結構,
若是這樣,
就根本不配有「生態池」這種名稱。
當然,
我是沒見過沒水的樣子,
所以有待研究。


至於這兩座水池的「生命力」,
可以確定的是,
絕不是空氣、日光與雨水,
因為上下池旁邊都有一座濾水機房。


抽水入機房,
處理後在排入水池中。


所以水池的「生命力」來自「電力」,
換句話說,
就是來自市府的「金庫」,
說的更清楚一點,
就是各位的「荷包」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至於機房內的機械,
似乎跟「軍功公園親水水道」「軍福公園親水水道」相當類似,
至於是不是同一套,
也有待研究。


至於這兩座「生態滯洪池」的水源,
相關報導都沒有提到,
我是猜下雨時收集雨水,
平時應該是用自來水或是抽取地下水補充。
我為何這樣猜測,
主要是中科的滯洪池目前都快乾了,
而文修公園的水量毫無變動。

「滯洪池」是要大雨時蓄水防災,
這樣不斷灌水維持水量,
不是會減少「滯洪池」的效能?
都滿水了如何在大雨時蓄水防災?
真是詭異。

另外,
「滯洪池」是有出有進,
才能適時調節。
不過現場沒見到進出的管道,
不知是藏的很隱密還是根本就沒有。

當然啦,
「滯洪」兩字可能只是臨時外加的,
「魚池」兩字才是設計者的本意也說不一定。



沒想到寫到後來,
一堆「有待研究」。
沒辦法,
市府的資訊比「偵查不公開」更難取得,
畢竟「透過媒體放話辦案」相當常見。

市府不主動講,
市民根本不會知道這是一座什麼樣的「生態魚池」,
真是最不對等的資訊管制。
也許,
這就是吹捧市長英名、市府威名的最佳掩護,
這也說不一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