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上次那篇「旱溪排水積善橋至國光橋環境營造工程」之後,
已經一年了,
這項工程在年初完工,
目前不確定驗收完了沒有。
大明路與興大路交岔口:
這塊公園預定地原本荒廢,
因為這次的施工已經簡易綠化。
原先最低處與路面差一層樓,
目前填土後留了個窪地並種了三棵樹。
很怪的窪地,
很有創意,
後來也是後患無窮,
這問題下次再講。
堤岸道路:
看來是防汛道路的規格。
至於那些地價公信徒,
大概又要哀號了。
植栽:
路旁的植栽區域非常窄,
這些行道樹會長好才怪。
至於草皮,
看來枯死是正常。
總之,
又要擴大內需了。
下游方向:
右邊是往下游的箱涵,
會經過興大路與積善公園。
左邊是前面提到的簡易綠化後有窪地的公園預定地。
橡皮壩:
這是橡皮壩,
當然是收起來的狀態。
至於這座橡皮壩到底要幹什麼用?
划龍舟嗎?
提升水位要幹麻?
會不會將岸邊的景觀設施淹沒?
用橡皮壩蓄積中度污染的溪水是要幹麻?
會不會成為萬惡之源?
各位多半沒見過橡皮壩,
所以放上這一張給各位看看。
這地點在彰化縣福興鄉社尾。
橡皮壩雖然跟傳統壩功能相同,
但是橡皮壩遇到洪水反應快,
可以很快伏倒。
岸邊綠帶:
竹林沒了,
只是草地與地磚,
又是最制式的規劃。
中興大學邊界:
榕樹原本在河邊,
過去就是興大的球場。
這些樹多半又被填土掩埋根部,
未來命運有待觀察。
犧牲品:
一些殘骸還在現場,
真是低碳城市的夢魘。
最後,
這個案子只有增加這麼一點點的校地,
大建校計畫夢該醒了。
接下來河道分成南北兩條,
南邊是一般河道,
北邊架高後新設置一條溝。
新設置的溝:
這條溝比隔壁的河床要高,
看來是這次工程的重頭戲。
填料:
這就是工程的填料,
什麼都有,
以工程廢棄土為大宗。
新設置的溝:
分成好幾段,
特色是,
水質相當棒!
近看:
看來三河局是要民眾欣賞什麼是優養化,
而且還是高度優養化。
水量:
從這裡可以看到,
水是有流動,
而且量還不少。
這種情況下依舊高度優養化,
可見水質非常糟。
既然如此,
這是要親什麼水?
這樣設計是不是腦袋不清?
還是這是高層的指令?
邊坡:
邊坡已經被侵蝕,
土石不斷流到景觀步道上。
這樣的邊坡有比較好嗎?
有比較環保嗎?
有比較省錢嗎?
有比較耐用嗎?
水池:
新設置水道的源頭是一座水池,
佔據了半個河寬。
水質:
表面一層油污。
這就是「融入自然生態、節能 減碳及社區參與概念」、「營造出排水路周邊多功能優質環境」,
真是不可思議!
國光排水箱涵出口:
水池的水不知哪來的,
雖然有國光排水箱涵匯入,
但國光排水平時水不多。
也許是在前方由旱溪廢河道引入,
不過並未見到相關水路。
水池植栽:
種在水中的四棵樹。
這種工程設計與施作,
難道官員與監造的眼睛都瞎了?
也許是心靈瞎了!
國光橋上游方向:
積善橋到國光橋這一段旱溪景觀已經消失了,
至於國光橋上游斷斷續續殘存的部份,
還要再用這種方式繼續「美化」嗎?
這次介紹後,
大概又會有不少「正義之士」、「中道人士」、「房地產商人」前來踢館。
不過,
這次不用言詞交鋒,
直接請他們親水一下就好!
這樣的工程,
可以罵的都罵了,
以前該訐譙的都訐譙,
總之,
該是請這些支持群眾前往親水,
驗收成果!
2006年:
2012年:
已經一年了,
這項工程在年初完工,
目前不確定驗收完了沒有。
大明路與興大路交岔口:
這塊公園預定地原本荒廢,
因為這次的施工已經簡易綠化。
原先最低處與路面差一層樓,
目前填土後留了個窪地並種了三棵樹。
很怪的窪地,
很有創意,
後來也是後患無窮,
這問題下次再講。
堤岸道路:
看來是防汛道路的規格。
至於那些地價公信徒,
大概又要哀號了。
植栽:
路旁的植栽區域非常窄,
這些行道樹會長好才怪。
至於草皮,
看來枯死是正常。
總之,
又要擴大內需了。
下游方向:
右邊是往下游的箱涵,
會經過興大路與積善公園。
左邊是前面提到的簡易綠化後有窪地的公園預定地。
橡皮壩:
這是橡皮壩,
當然是收起來的狀態。
至於這座橡皮壩到底要幹什麼用?
划龍舟嗎?
提升水位要幹麻?
會不會將岸邊的景觀設施淹沒?
用橡皮壩蓄積中度污染的溪水是要幹麻?
會不會成為萬惡之源?
各位多半沒見過橡皮壩,
所以放上這一張給各位看看。
這地點在彰化縣福興鄉社尾。
橡皮壩雖然跟傳統壩功能相同,
但是橡皮壩遇到洪水反應快,
可以很快伏倒。
岸邊綠帶:
竹林沒了,
只是草地與地磚,
又是最制式的規劃。
中興大學邊界:
榕樹原本在河邊,
過去就是興大的球場。
這些樹多半又被填土掩埋根部,
未來命運有待觀察。
犧牲品:
一些殘骸還在現場,
真是低碳城市的夢魘。
最後,
這個案子只有增加這麼一點點的校地,
大建校計畫夢該醒了。
接下來河道分成南北兩條,
南邊是一般河道,
北邊架高後新設置一條溝。
新設置的溝:
這條溝比隔壁的河床要高,
看來是這次工程的重頭戲。
填料:
這就是工程的填料,
什麼都有,
以工程廢棄土為大宗。
新設置的溝:
分成好幾段,
特色是,
水質相當棒!
近看:
看來三河局是要民眾欣賞什麼是優養化,
而且還是高度優養化。
水量:
從這裡可以看到,
水是有流動,
而且量還不少。
這種情況下依舊高度優養化,
可見水質非常糟。
既然如此,
這是要親什麼水?
這樣設計是不是腦袋不清?
還是這是高層的指令?
邊坡:
邊坡已經被侵蝕,
土石不斷流到景觀步道上。
這樣的邊坡有比較好嗎?
有比較環保嗎?
有比較省錢嗎?
有比較耐用嗎?
水池:
新設置水道的源頭是一座水池,
佔據了半個河寬。
水質:
表面一層油污。
這就是「融入自然生態、節能 減碳及社區參與概念」、「營造出排水路周邊多功能優質環境」,
真是不可思議!
國光排水箱涵出口:
水池的水不知哪來的,
雖然有國光排水箱涵匯入,
但國光排水平時水不多。
也許是在前方由旱溪廢河道引入,
不過並未見到相關水路。
水池植栽:
種在水中的四棵樹。
這種工程設計與施作,
難道官員與監造的眼睛都瞎了?
也許是心靈瞎了!
國光橋上游方向:
積善橋到國光橋這一段旱溪景觀已經消失了,
至於國光橋上游斷斷續續殘存的部份,
還要再用這種方式繼續「美化」嗎?
這次介紹後,
大概又會有不少「正義之士」、「中道人士」、「房地產商人」前來踢館。
不過,
這次不用言詞交鋒,
直接請他們親水一下就好!
這樣的工程,
可以罵的都罵了,
以前該訐譙的都訐譙,
總之,
該是請這些支持群眾前往親水,
驗收成果!
2006年:
2012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