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是由日本國雨宮製作所生產,
最早是日軍在使用,
地點在澎湖,
當時有很多輛。
戰後由瑞三礦業收購,
改在礦場運煤。
老火車頭約在1970年代停駛閒置,
後來經由余如季先生牽線,
在1976年放置於寶覺寺供民眾參觀,
1990年再改置於民俗公園。
瑞三礦業老火車頭:2009年民俗公園
根據余如季先生的說法,
車身上「八十餘年前火車頭」是由洪敏麟教授在1976年所題寫的介紹。
不過雨宮製作所最早在1907年成立,
當時名為雨宮鉄工場,
所以瑞三礦業火車頭最多可能有107年歷史。
至於正確的出場年份與型號,
目前仍不明,
只知道大約在1920年代出現在澎湖。
2012年10月賴佳微議員在議會質詢老火車頭保存不利,
現狀形同廢鐵。
被訐譙之後,
終於使文化局動了起來,
不但請出當年牽線的余如季先生解說火車頭的故事,
並在2012年12年20日進行古物文化資產審議。
根據101年度古物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紀錄,
當天的決議為:
雖「瑞三礦業火車頭」具文化資產潛力,惟相關文史資料不足,因此本案經出席委員三分之二決議,俟調查研究資料完備後,再行審議。並請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進行保存維護事宜,以保存古物價值,不致破壞滅失;另請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進行古物文史調查研究,以完善提報資料,辦理後續審議事宜。
這次審議的作法並沒有太大問題,
資料不足當然要請主管機關再去調查清楚,
現狀很糟也需要進行保存維護,
當時老火車頭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瑞三礦業老火車頭:2012年民俗公園的情況
過了一年,
在2013年12月13日瑞三礦業老火車頭再度提送古物文資審議,
不過這次的結果讓人震驚。
根據102年度第二次古物審議委員會會議紀錄,
當天的決議為:
位於本市北屯區民俗公園內之「瑞三煤礦火車頭」歷史佐證資料不明確且難以查證,並於修復後現有陳設失去原來內裝,取代為現代仿製品。本案經出席委員多數決議不登錄為一般古物,惟建議加強日常保養及裝設遮風避雨設施。
首先資料不明確的問題,
這實在很奇怪,
一年前的文資審議明明已經要求文資中心(現為文資處)去做調查,
怎麼會還是沒有資料?
難道國內沒有人懂?
也沒有人有能力去調查?
我看問題在於這一年文資中心什麼都沒做。
文化局不是最喜歡委外,
為什麼這件事就是要擺爛?
真是失能到了極點!
其次,
有關「修復後現有陳設失去原來內裝,取代為現代仿製品」,
我真的不懂發生什麼事。
上一次會議的決議不是說是要「進行保存維護事宜」,
怎有「修復」?
今年四月特別前往看個清楚。
看到之後,
現場飆罵三字經五分鐘。
整個駕駛室的鐵皮結構竟然整個被換掉。
以前的結構雖然銹蝕很厲害,
但是還不到整個報廢的地步,
除銹方法多的是,
破洞難道不能補嗎?
整個內裝差異很大,
看來不知被換掉多少零件。
看到這個差點昏倒,
駕駛室地板竟然換成完全不一樣的材質,
這是什麼鬼修復工法。
駕駛室車頂竟然有鞋印,
施工之粗糙,
真是駭人聽聞。
打開鍋爐的蓋子,
我的天阿!
竟然還有一大堆石頭與垃圾!
我真的不知道這些從哪來的!
猴硐?寶覺寺?民俗公園?
可見二十多年來民俗公園的維護工作根本是一場狗屁。
連「保存維護」都做不到,
竟然敢發包修繕,
真是鬼扯!
竟然補上完全不同材質的金屬板,
真是腦殘修復法。
真不知被換掉多少東西,
難怪文資委員不接受。
不過,
文資審議委員會並未要求文化局進行修復,
但是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竟然擅自請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修繕。
審議中的文物被惡整,
根據102年度第二次古物審議委員會會議紀錄,
竟然沒有半個文資委員對此提出質疑,
真是見鬼的文化城!
先審議後修復,
這不是通則嗎,
怎會還沒審完就在亂修,
看來文化局真是把文資審議委員當成「業務助理」,
文資審議委員會也被降格為「文資審議股」。
國內明明就有好幾家蒸汽火車頭的修理業者,
有的還有能力修到可以復駛,
不過文化局竟然請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來修繕。
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是什麼x,
能修蒸汽火車頭?
我在此呼籲,
文化局長、文資處與藝文推廣科的相關官員應該要知所進退,
為這場文資浩劫負責。
根據102年度第二次古物審議委員會會議紀錄,
有委員認為「與原產業活動及歷史已脫離,相對意義亦為之降低」。
沒錯,
這的確是對於瑞三礦業火車頭應該思考的問題。
既然台中市的文資委員不認為老火車頭有什麼大不了的文資價值,
台中市政府就應該將火車頭交給新北市瑞芳鎮猴硐,
讓原本的歷史從新連結。
台中市文化局不識貨,
這不代表其他人不重視它,
據我所知,
猴硐當地有很多人非常重視這台老火車頭。
被虐待二十多年,
也該夠了。
建請台中市政府放老火車頭一條生路,
送還猴硐,
別讓文化城這塊招牌又再被自己潑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