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近年來到處設置滯洪池,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要解決淹水問題,
不過細節上卻透露出很多異象,
今天就來看看公93公園滯洪池。
公93公園位於南屯區,
是黎明自辦重劃(單元二)所興建的一處公園,
地點在黎明新村西邊,
由於中間是原有的黎明污水廠,
所以公園成「回」字型。
另外,
黎明溝由東北邊流到西側,
再由公園西南端流出。
這是江厝的大榕樹,
因為重劃工程被移植到公93公園的東北角,
拍照當時是去年七月,
當時並沒有任何滯洪池的影子。
在江厝老榕樹後面的大草皮中央,
有移植數十棵蒲葵。
根據樹上的移植卡,
這些是從府會園道(或稱新市政園道、十字軸線園道)移來的。
因為通常保固期是一年,
所以因該是去年3月所移植過來的。
今年一月再度前往當地查看老樹的情況,
突然滯洪池出現了。
同一棵老樹,
不過後方大草皮正在動工。
施工挖了個大坑洞。
奇怪,
好好的公園竟然就挖掉。
這是工程告示板,
上面提到滯洪池工程是在去年10月開工。
接下來,
今年五月前往察看。
前方是由黎明溝匯入的進水口。
這是滯洪池蓄水區的情況。
原先設置在草皮中央的蒲葵,
不到一年就被移到邊上,
可見滯洪池的興建根本就不是長期計畫,
是突然空降來的。
這樣子炒短線,
不是市政該有的態度。
這是滯洪池會回黎明溝的地點。
黎明溝同時也進行一些設施整建。
早在黎明自辦重劃動工之前,
黎明溝的上游石碑溪早已改道,
僅以路底下的箱涵送一些水來維持灌溉需求,
所以集水區僅剩市政路以南的農地與部分的黎明新村。
黎明自辦重劃的原先計畫是填平黎明溝,
所以排水設計上是不再將排水路匯入黎明溝,
而是以馬路底下的排水箱涵通往西邊的潮洋溪,
因此市政路以南的農地不再是黎明溝的集水區。
集水區大幅縮小,
這座滯洪池到底還有多少作用,
設在這裡根本是保心安的。
另外,
若是真的有需要,
當年就應該要求黎明自辦重劃會興建,
怎會拖到現在由政府花錢來做。
我認為這類急就章的建設,
除了成為炒選舉政績的工具,
根本沒有功能,
搞好過幾年被地方「有力者」訐譙,
市府自己又再拆掉。
沒有戰略,
只有戰術,
這樣的市政除了繼續出包外,
不會有什麼好新聞。
當然,
市府花錢買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