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市的公車運量,
去年超過一億人次,
這讓林大局長相當風光。
不過每年二十多億元補貼客運業者,
先讓停管基金被掏空,
接著也使市府的赤字預算到達每年要借180億的階段。
當然更神奇的是,
搭公車的比率仍不到10%。
今天不談補貼問題,
因為現在搭公車的市民已經被免費洗腦,
談再多都是無用,
所以先談市公車的一些配套問題。
上個月21日晚上在等車,
候車亭的公車動態資訊系統顯示出上面照片中的情況。
當時看到市公車35路竟然要52分鐘31站才會到,
就覺得這根本在搞笑,
35路公車比路邊的流浪狗還多,
哪有可能要這麼久。
這個候車亭是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不過,
等35路要52分鐘,
我倒是有遇過。
幾年前在中山堂等車要去逢甲,
就曾經等過ㄧ個小時,
所以只好看下去....
兩分鐘後,
竟然變成17分鐘10站。
果然,
又是詐騙集團。
當天預估17分鐘,
結果10分鐘就到站,
我認為這是因為路上狀況很多,
公車距離站牌越近當然影響越大越不準,
這個我比較不在意。
不過這個52分鐘31站,
很明顯就是資訊錯亂,
竟然顯示比較遠的那輛公車,
這是什麼系統!
要不是我對35路公車很了解,
不然早就被耍了。
總之,
這些系統還蠻容易出包的。
據我觀察,
網路的動態資訊系統比較可靠,
接下來是候車亭的動態資訊系統,
至於智慧型站牌比較容易出包。
等車還要跟動態資訊系統鬥智,
真就是榮獲首獎的智慧城市!
至於沒有GPS的幽靈公車要如何預測?
理論上這就不是HERETIC的業務範圍,
請洽胡志強、林良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