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市近幾年設置非常多公共藝術,
不過多半是因為要符合法規才去花錢設置。
除了設置浮濫,
還有更多問題。
這件公共藝術位於西區三民路中山地政大樓。
這是這件公共藝術的相關資料,
作品名稱為「人與土地」,
資料來源是「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當然啦,
大部分的民眾多會說中間那是孫中山,
不過,
今天不是探討這個問題。
這棟是苗栗縣西湖鄉湖東社區活動中心,
上面有另一件公共藝術作品。
基本構型是一樣的,
只是細節有些不同。
根據一本「接‧近信仰 林文海2006-04作品集」24頁(台中市文化局出版),
作者也是林文海,
創作於1997年,
作品名稱為「大地子民_遷徙」。
根據題字,
「丁丑」應該是1997年,
「陳庭詩」可能是晚年住在台中市太平區的那位藝術家。
民眾怕撞名,
因為跟槍擊要犯同名感覺很糟。
藝人怕撞衫,
同樣的禮服走同一條星光大道會被八卦報導消遣。
花錢請藝術家設計公共藝術,
竟然還有「撞」公共藝術這種事。
公共藝術,
當然是為設置地點量身打造,
哪有創作概念雷同,
變成「撞」公共藝術?
公開徵選還「撞」,
真不知這是在幹嘛,
這還不是台中市唯一「撞」。
我看都是為設置而設置,
根本沒什麼道理。
至於台中市公共藝術要不要繼續這樣玩下去?
理論上這就不是HERETIC的業務範圍,
請洽市長一條龍團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