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尾溪是筏子溪的支流,
2008年就介紹過,
後來覺得港尾溪在水湳機場北邊的廢河道很神秘,
在2011年3月3日前往探查。
雖然後來有帶朋友去看,
也有帶台中秘境團順路看看,
不過都只有看一小部分。
現在想起來,
真遺憾,
當時應該多去幾次,
因為大宅門特區動工,
已經完全毀滅。
前方的雜樹林就是港尾溪的舊河道,
地點就在拉直後的港尾溪的南邊。
雜樹林以苦楝為主,
除了成堆的石頭疑似為舊堤防殘跡,
這一段已經看不出原貌。
從這一段開始,
河道的輪廓開始完整。
接下來,
原本的河道相當完整,
兩旁的護堤都還在,
不過已經變成民眾佔耕的場所。
我有下去過,
並不深,
不到一層樓,
我看有被填土。
這是在環形道路旁。
港尾溪截彎取直改道是發生在日治後期,
不過舊河道何時完全廢棄已經不可考,
連種菜的當地民眾也不清楚。
這地點在更下游,
堤防很完整,
也是在種菜。
這是跨越舊河道的一條灌溉溝。
周邊幾乎都休耕,
為了種菜在舊河道上填土蓋溝,
真不知道這到底在幹嘛。
為了在廢河道種菜,
還在河底開圳灌溉。
一方面合法農田大規模廢耕,
一方面佔公有地小規模種菜,
真不知到底誰才是農民?
這是什麼樣的農業社會?
到了僑光附近,
舊河道越來越不明顯,
不過空照圖還看的到。
最後一段已經沒有線索,
消失在七十幾年的變遷中。
歷經七十多年,
港尾溪的舊貌依舊存在,
最少還看得到很大的一部分。
不過才兩、三年,
毀滅......
這個詞已經就是現狀的唯一說法。
不要跟我指證照片中的地點在哪,
因為已經不會有答案。
照片中的景觀,
全部都毀滅了,
消失在大宅門特區一坪百萬元的口號中。
才幾年前還看得到的東西,
現在只能在舊地圖的疊圖比對中才有一些意義,
看來未來學生的鄉土教學,
只剩 中研院百年歷史地圖 一種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