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台防空洞位於東區富仁里富台街旁,
縣市合併後在2013年遭到建設局的施工破壞,
頂部特殊結構被拆毀,
被改成新的假貨,
詳見「富台街防空洞:福仁街休憩區環境美化」。
事情由 HERETIC BLOG 披露後,
經蘋果日報報導,
官方回應為「台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張佑創表示,這處防空洞曾在二○一一年提交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但專家評估不具文化價值,因此建設局發包整修公園時將防空洞一併改建。」
詳見蘋果日報「中市整修防空洞像陽具」。
看到這種回應,
過了兩年後的今天,
仍是要加以譴責。
根據2011年7月25日招開的100年度第三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資審議委員會會議紀錄,
有關富台防空洞的決議如下:
委員會是要文資處(當年為文資中心)去調查,
不過直到建設局要做綠美化工程這段期間,
文資中心沒調查出什麼成果讓委員會再審,
反而漠視文資委員會的決議,
讓建設局破壞文化資產。
決議明明是「暫緩」登錄為歷史建築,
不是「不具」文化價值。
連會議紀錄都看不懂,
混一混也可以成為官方文資專家,
地方派系真的是文化城之恥。
富台防空洞為什麼難以研究,
因為當地居民多是戰後才到當地蓋屋居住,
對於這座位於日軍練兵場的大型掩體當然不了解,
以下是截圖自中研院人社中心的台中百年歷史地圖。
1911台中街實測圖。
這座掩體首次出現在地圖上,
當時這塊地是日軍練兵場。
距離兵營與醫院都有一些距離。
1938台中市都市計畫圖。
這次第一張有畫內部構造的圖,
有一處出入口。
1943台中都市計畫圖。
這一張有更多細節。
這一張是1944年的美軍航照圖,
雖然模糊,
但外型跟以前是相同的,
頂部似乎有建物。
1959航照圖。
這張更明顯,
西北與東南兩個主結構上方都有建物。
1960台中市街道圖。
這張顯示戰後的內部結構,
仍是單一出入口,
這跟一些當地人的講法有些不同。
1970台中市地形圖,
這是最準確的一張。
富台防空洞分成西北、東南與西南(標高89.4公尺)等三部分,
跟現在相比,
可以發現由於富台街開闢,
西南部分被切割出去,
目前則是變成建地已經蓋屋。
另外西北部分也蓋了好幾棟房子,
僅存最西側有福德祠與百姓公的部分。
至於頂部的建物,
已經消失多年。
二戰期間日軍興建很多大型掩體,
我見過的像是竹山鎮椰子防空壕、福興鄉番婆通訊指揮所、福興鄉浮景兵營、竹塘鄉日軍溪洲飛行場建物等,
格局跟這座完全不像。
這並不奇怪,
因為這座早在1911年就有,
就像一位友人講的,
當年都還沒有空軍!
所以這座掩體最早應該不是防空洞,
至於是什麼,
解答可能要問日本軍事專家,
而且還是專精日俄戰爭到一次大戰期間的日本軍事專家,
才能解答日軍練兵場中蓋的大型掩體的功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