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河圳十年,
其中潭子區大豐里與大富里、神岡區三角里、豐原區社皮里與三村里等地最難調查,
我都稱做「黑洞」。
在這個範圍內,
其中又以腳白筍溝最麻煩。
經過今年徹底調查,
終於有完整概念。
這是葫蘆墩圳西汴幹線,
地點在榮春街旁,
臨近瑞安街口。
前方兩側各有一座水門,
右邊是「西汴幹線車輪硽」,
左邊就是腳白筍溝的水門。
「車輪硽」應該是某不懂台語的官員依造語音掰出來的,
就像是「舉人湖」變「己人湖」。
至於正確的是什麼,
有待研究。
腳白筍溝的水門。
2009年的情況。
這是今年的情況。
水門不知為什麼換了一個,
這個新型的似乎較好操作。
這是2009年的情況,
腳白筍溝在絲瓜棚下。
這是今年的情況,
拍照地點就在前一張的絲瓜棚下。
溝邊真是最混亂的地方,
真不知何時才會有人管。
上游方向。
只有小灌溉溝的規模,
很難想像幾公里外會變成大排水溝。
豐社路上游方向。
這是今年的照片,
怪怪的,
因為......
這是上一張照片的同地點,
不過是在2009年。
當時就是由溝邊的小巷道通往取水門,
由於堆滿資源回收物品,
到現在還是印象深刻,
沒想到現在完全封閉。
這是中正路與圓環南路交岔口。
經過一連串的暗管最後通到這裡,
這與舊地圖標示不同,
但不確定是何時變動。
接下來一大段位於都市的狹縫中,
無法進入,
另一端則是在成功路與社興路路口。
成功路上游方向。
2013年看到時由於現場沒有下游,
真是相當困擾,
不過卻開啟破解腳白筍溝的關鍵。
這是今年的情況,
水量稀少,
應該只剩廢水。
成功路上游方向。
這跟前一張是相同地點,
不過要往腳邊看下去。
這個應該是攔汙閘之類的東西,
不過網目太大,
真不知有什麼效果。
接下來,
腳白筍溝在成功路與社興街口分成「第一汴」與「第二汴」兩條。
由於都市開發,
兩條圳溝被埋在地底下,
暫時都看不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