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溪經過多年來的探察,
也是該做個總結。
土庫溪的源頭是葫蘆墩圳牛稠分線,
也稱作旱溝。
至於從哪裡開始稱作「土庫溪」,
似乎也沒有一定,
若是從梅川東路五段開始算,
上游段以前介紹過,
詳見:麻園頭溪之旅(一):土庫溪上游段。
中游段在都市開發之下整個消失,
其中很多成為公共設施用地,
像是立人國中、立人國小、忠太園道、植物園、科博館、草悟道、市民廣場、假日廣場、向上國中、國美館。
下游段目前被稱作麻園頭溪,
中游段雖然消失了,
但還有一些殘跡。
這是民權路570巷。
巷道左邊黃金地段沒辦法蓋房子,
原因很簡單,
因為這是以前土庫溪的舊河道。
健行路766旁可以見到一大塊空地,
這也是土庫溪舊河道。
依據地主敘述來看,
似乎很小條,
後來變成箱涵,
也就是照片中看到的水溝蓋。
這是華興街路旁看到的情況。
土庫溪的紋理依舊還存在,
不過只能算是殘跡。
這是節錄自中研院人社中心台中百年歷史地圖「臺中都市計畫圖(1943)」。
現今植物園與科博館北邊,
除了上面介紹的那一段之外,
在忠太西路、健行路、西屯路一段、忠明路所包圍的街廓內,
還有一條土庫溪分流,
並有著大溝接小溝的特徵。
因為遺跡較多,
以下繼續介紹這條分流。
德化街旁可以見到以前舊溝的位置。
至於流向,
沒有資料,
我真的不知道。
華富街旁這一段顯示,
這一段以前的河道相當寬。
華富街111巷底,
這一段看來是三不管。
西屯路一段412巷下游方向。
舊溝還在,
只是被加蓋成巷道。
約70公尺的巷道與舊地圖相同。
梅亭街下游方向。
西屯路一段392巷上游方向,
看來真的像舊地圖顯示的大溝接小溝。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