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溝起源於神岡區,
最後在大雅區匯入「長瑞橋溝」。
由於有經過「五汴橋」,
暫時稱作「五汴橋溝」。
這條溝在神岡街上由葫蘆墩圳中央支線分出,
往南流的過程中會與中央支線一度會流,
然後又分開。
與「長瑞橋溝」會流後,
仍會繼續往南,
看起來就是現在中央圳第七輪區的主要灌溉溝。
但是目前與中央圳第七輪區沒有相連,
其中關聯性依舊不明。
這是2006年的照片,
「五汴橋溝」看得到的起點就是右邊箱涵,
地點在潭雅神自行車道與三民南路302巷交岔口旁邊,
目前仍不清楚這條箱涵哪來的。
這是今年的情況,
照片中央是葫蘆墩圳中央支線的排水門。
十年後差異不大,
水質依舊相當噁心。
五汴橋上游方向,
前方可以看到潭雅神自行車道。
上游方向,
幾次見到水都不多。
左邊是三民南路303巷。
沿途常常被佔用,
可以說是沒人管。
這是在一座小水道橋上拍攝。
大約半公里後,
「五汴橋溝」迅速發展成大型排水溝。
前方的藍色水門是在葫蘆墩圳中央支線上,
距離「五汴橋溝」大約三十公尺,
水門分出的灌溉溝經過照片右邊的水道橋越過「五汴橋溝」。
連「五汴橋溝」東側的灌溉水都要由西邊的中央支線提供,
另外沿途也都沒有看到灌溉引水設施,
看來這條溝是排水專用。
這是葫蘆墩圳中央支線的一處排水門,
地點在三民南路333巷旁邊,
水門排出的水就流到約三十公尺外的「五汴橋溝」。
這處水門的題字年代有被塗改,
應該是日治時期的水門,
所以早在日治時期就將「五汴橋溝」當作排水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幾乎都很直,
這處是最彎的地方。
根據日治時期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後半段溝邊是有較大的地形落差,
所以最早也可能一條山溝。
右邊是「五汴橋溝」,
左邊是「長瑞橋溝」,
這是終點。
這條溝最有名的是在2014年常常變色,
七彩顏色幾乎都會有,
不過每次市府派人來查時,
汙染物都已經消散。
雖然說是排水溝,
不過「長瑞橋溝」會先匯入下員林支線,
下員林支線則是會將大部份的水匯入葫蘆墩圳橫山支線
葫蘆墩圳橫山支線是大雅區重要的灌溉水源,
所以汙染物並不是順著水流入海,
而是進入灌溉系統,
最後端上餐桌。
直到前年12月,
終於查獲是一家紙器印刷工廠違規排出的汙染物,
「神岡彩溝」的傳奇才告一段落。
要不然,
當地人要去申請登錄為文化景觀
那就真的很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