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該探討「順向坡」與「客家文化」等相關問題,
並介紹園區的情況。
前方是舊東勢高工的大門,
校舍部分建在山頭上,
也就是原先東勢神社的位置。
這是以前神社的社號標,
不過被改成「毋忘在莒」,
背後被刻「精誠團結」。
2012年6月提出的百件文資申請案中有這一項,
不過文資處會勘後就沒有下文,
相關報告(環評說明書等)也沒有提及。
不過就是一個碑,
前文資處長張祐創連這個也要封殺,
大概又是不能說的秘密。
以前神社主體就在前方。
這是狛犬,
101年10月31日會勘後到現在多久了,
說要送審議,
到現在沒有下文,
天知道前文資處長張祐創到底在搞什麼花招。
至於新任湯處長,
到現在還不知不覺,
早晚會毀在未爆彈手上。
山的另一邊是運動場與游泳池。
運動場北側,
也就是傳說中讓東勢高工無法就地重建的「順向坡」。
節錄自「『臺中市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先期評估規劃』委託規劃計術服務」成果報告書,
該報告對於這個威脅僅要求避免在圖中「虛線」東邊蓋建築物。
截路自臺中市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定稿本,
除了西側新加了4處「順向坡」,
原本東側的「順向坡」影響範圍被縮小很多。
截路自臺中市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定稿本。
也就是說,
那幾處地點不要開挖或設置建築物就沒問題。
這是2013年6月的照片,
運動場北側跑道被土石覆蓋,
當時坍塌並不久。
環評無視,
真是嘿!嘿!嘿!
總之,
官方保證安全可以大開發。
所以,
東勢高中當年遷校真是莫名其妙,
相關教育部與校方人員應送監察院彈劾,
嘿!嘿!嘿!
接下來討論客家文化的問題。
這是劉屋,
就在舊東勢高工後面,
是一處客家庄。
雖然因為921大地震房舍重建蓋得很亂,
但這才是真正的客家文化的所在地,
因為客家人百年來就在這裡生活。
這是劉屋前方的舊龍神橋,
1957年完工,
南側的橋墩被八七水災沖毀,
重建時就沒再立橋墩(照片右邊)。
當地居民集資,
當地匠師施作,
使用當地石材,
見證八七水災的經典的客家建築,
結果百件文資申請案距今快四年,
連會勘都沒有。
市府對待客家文化資產都是這種態度,
蓋多功能文化園區真的跟客家有關?
不要忘記胡志強還說是「客家迪士尼」。
現在林市府要花3-5億來興建園區,
雖然盡量合理化,
並找了很多活動與單位說要進駐,
與當年胡市府的13億已經降低很多。
但問題還是在於後續經營非常困難,
面對中央的苗栗、六堆兩座中央級客家文化園區根本沒得比,
要生存恐怕需要高度商業化,
但這又與客家園區的裡念差太遠。
我的建議不會是不要做,
因為這個大廢墟已經在當地製造很多問題,
也是需要經費來處理。
我建議核心設施不要搞太大,
周邊朝都會公園的方式去經營比較可行。
投資太多會造成常態的經營費用太高,
OT案又因為商業誘因不足沒人敢接,
只會最後變成四不像。
「圓樓街」!
這場爛戲如何繼續下去,
我沒有期待,
不要比大安媽祖主題園區、白海豚生態館的情況更糟,
市民就算是歷經一場浩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