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櫻花路附近:
雖然舊石碑分線的圳路因為河川整治而消失,
不過在櫻花路附近,
還有一些殘跡可以看的到。
櫻花與與大河一巷路口(上游方向):
舊圳路隱身於前方的鐵皮圍籬後面。
近看:
由於更上游已經消失,
目前水是由另一條「下碑橋溝」過來的。
越過櫻花路之後,
在西屯路二段208巷路旁,
可以看到已經變成都市中的臭水溝。
根據日治時期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石碑分線會在這一帶成S型繞行。
櫻城二街(上游方向):
右邊建案的布棚,
就是舊圳路的位置。
近看:
接下來就沒入櫻城二街的地下排水箱涵中,
看不到。
至於其他上半段S型圳路,
都消失了,
不過後半段S型圳路還看的到一部分。
櫻城三街(下游方向):
前方的鐵皮屋,
就是蓋在舊有的廢棄圳路上。
另一側(惠北巷上游方向):
近看:
看起來應該早已廢棄,
都沒有水。
惠北巷下游方向:
被遮住看不到,
不過在惠來路三段另一側,
就很清楚。
消失在櫻城二街的溝水,
經過櫻城二街、櫻城三街、惠北巷的地下排水箱涵,
又回到了舊圳溝。
舊圳路末端:
匯入石碑溪中。
四、中港路教師新村東側:
上石路上游方向:
根據舊地圖,
這裡也是廢棄的舊圳路。
不過相當寬闊,
比櫻花路一帶的圳溝樣貌要大的多。
中港路與弘孝路口上游方向:
應該是已經脫離水圳越分越小的型態,
轉變為河川越聚越大的樣貌,
不過在都市開發之後,
都已經廢棄消失。
這些溝大部分在很久前就見過,
不過一直沒特別注意,
沒想到竟然也來自遙遠的葫蘆墩圳。
沒有孕育葫蘆墩米的大甲溪溪水,
只有工業與家庭污水,
讓市民只想加蓋當作沒看見。
死去的水圳,
殭屍狀的排水箱涵,
何者才是市民的記憶?
- Dec 06 Mon 2010 00:01
石碑分線(四):下游廢棄舊圳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