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犁分線已經在2007年12月介紹過,
當時最後介紹到中平路為止,
詳見:「七張犁分線之旅(一)」、「七張犁分線之旅(二)」。
根據日治時期的地圖顯示,
以前七張犁分線是直接穿過水湳機場,
到達現在逢甲商圈一帶,
最後成為潮洋溪的上游。
但因為機場開闢與河川整治,
下游的部分幾乎都被廢棄,
少數成為都市狹縫中的臭水溝而保留下來。
一、福星路到至善路:
福星路(下游方向):
前方的飲料店,
就蓋在箱涵上面。
至於更上游的部分,
就不是很明顯。
西屯路二段282巷與逢甲路75巷相連處(上游方向):
前方的鐵皮就是舊圳溝的位置,
目前是一條地下排水箱涵。
西屯路二段282巷與逢甲路75巷相連處(下游方向):
箱涵上停滿機車,
百年古圳新風貌。
繞道另一邊(西屯路二段284巷):
箱涵由右而左通過。
除了地上的水泥裂縫,
根本無法察覺。
會流處:
前方的箱涵就是舊七張犁分線的殘跡。
潮洋溪由左而又通過,
水量並不多,
反而這條排水箱涵帶來大量的水。
二、至善路路旁停車場:
這一段的舊圳溝位於現今潮洋溪的東側,
成弧形狀,
應該是整治後廢棄的部分。
下游方向:
舊圳溝位於後方民宅與停車場之間,
很小一條。
至善路174巷上游方向:
這是另一端,
因為左邊的河堤是新的,
所以無法確定原本的圳溝的大小。
三、至善路148巷到青海路二段:
這一段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但已經是都市中的臭水溝。
未被加蓋,
也算是奇蹟。
至善路148巷上游方向:
雖然種滿了菜,
下方應該是箱涵,
兩邊還可見到早期的水泥護岸。
至善路148巷下游方向:
寬度已經比前面介紹的上游部分要寬一些,
應該是水圳轉變成河川的過度區域。
下游方向:
前方右邊是上石里人行橋。
水質很恐怖,
應該是逢甲商圈一帶來的廢水。
上石里人行橋下游方向:
青海路二段上游方向:
最後匯入潮洋溪的地點,
是青海二號橋下的一處箱涵排水口。
水圳的命運,
在都市開發後,
總是身陷都市的狹縫中,
成為臭水溝。
至於現在新的重劃區,
則是直接剷除,
連個遺跡都找不到。
恐怕台中市民只能繼續在新光三越前的機械噴泉親水!
真是讓人讚不絕口的台中現象!
- Dec 07 Tue 2010 00:01
七張犁分線(三):下游廢棄舊圳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