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墩圳四張犁分線以經介紹過三篇,
不過還有一段沒有介紹,
也就是由馬禮遜美國學校到大連北街成功橋之間的舊圳溝。
這一段地圖上看得到,
不過現場很難觀察,
在加上障礙物很多,
直到最近才拍到一些關鍵照片。
這地點在馬禮遜美國學校西南邊三合院附近,
右邊是流往臺電水湳倉庫的圳路,
左邊分出的就是今天介紹的部分。
四張犁分線在台灣堡圖的分佈跟現在相比差異較大,
不過1921年版的日治時期地形圖中,
兩條圳路並存,
下游會匯流成一條。
這條圳不寬,
周邊很複雜很難探索。
松竹路三段上游方向。
路邊有賣烤地瓜,
再加上被加蓋,
沒有空照圖,
真不知就在這裡。
松竹路三段上游方向,
這是最近拍攝的。
由於十四期重劃,
終於看到了,
不過,
也即將消失。
松竹路三段下游方向。
四張犁分線就在鐵皮屋底下,
為了這個,
疑惑很多年。
松竹路三段下游方向,
這是最近拍攝的。
由於十四期重劃,
終於看到了,
不過,
也即將消失。
永和巷上游方向,
前方是仁和里福德祠。
下游方向,
右邊是四張犁分線,
左邊是另一條匯入土庫溪的溝。
下游方向。
由於重劃動工,
各種遮蔽物都消失了。
上游方向。
這是舊照片,
現在周邊像是被轟炸過一樣。
下游方向,
變成永和巷路底下的箱涵。
路旁混凝土地面就是箱涵的位置。
在水湳庄永和巷旁又恢復成原來的大小,
這樣不淹水才很奇怪。
永和巷上游方向,
水湳庄幾乎拆光了。
下游方向。
看起來目前是匯入麻園溪同平巷截水道,
跟下游已經無法相通。
這是大連北街66巷中清福德宮大榕樹後方,
箱涵應該從這裡通過,
不過現場只有不太明顯的跡象。
大連北街成功橋上游方向。
十年的追查,
今天算是結案,
不過也即將消失,
這大概又是未來市民記憶模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