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區竹仔坑原本有一條黃竹坑圳,
數十年前停用。
九二一地震後圳頭無法引水,
徹底失去功能。
目前部分圳溝被官方當成排水溝,
稱作健民排水。
這是竹仔坑營區後方的山溝,
也是健民排水目前的源頭。
健行路下游方向。
山溝從這裡進入竹仔坑聚落,
融入到排水溝中。
健東路52巷上游方向,
這是原先黃竹坑圳與山溝匯合的地點。
健東路52巷下游方向。
多是家庭與工廠廢水,
水質很糟。
上游方向,
這在健行路路邊看到的情況。
垃圾相當多,
跟居民述說以前景觀已經完全不同。
這地點一分為二,
右邊是健民排水南支線,
左邊是健民排水北支線(黃竹坑圳)。
接下來先介紹健民排水北支線。
上游方向。
健行路86巷上游方向。
這是青果運銷合作社的集貨場,
現場只看得到水溝蓋。
健民路上游方向,
健民排水北支線是銀聯一村與竹仔坑舊庄之間的界溝。
下游方向。
練武路上游方向。
前方是健民國小,
健民排水的線索只有人行道上的人孔。
往下游已經不接以前的圳溝,
改在練武路設置排水箱涵,
往南排入草湖溪。
這是在草湖溪堤防上看到的排水箱涵出口。
接下來先介紹健民排水南支線。
健行路86巷上游方向,
唯一的跡象是地上的水溝蓋。
下游方向。
聽說是近年重新整建過,
看來又是水利神話。
健東路上游方向。
這是位於草湖溪河堤邊的排水出口,
地點在那座斷掉兩次的健民橋西側不遠處。
由於被鼎塊遮住,
無法拍到箱涵的樣貌。
水圳變排水溝,
農業變工商業,
沒想到在偏遠的鄉村地區上演。
真不知這是時代的進步,
還是文明的衰退。